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防控疫情北京经开区在行动 > 政策聚焦

这些场所可转化成发热患者服务点!新冠在线诊疗纳入医保

  12月1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2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当前,北京市疫情快速发展,发烧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增加,对全市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救治资源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调度、艰苦工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保障,虽整体仍处在紧平衡状态,但已出现趋稳向好明显态势。

  徐和建介绍,救死扶伤是医疗机构的天职,任何情况下对待患者都不得拒运、不得拒诊、不得拒救。要聚焦老幼病残孕等人群,社区及时摸清底数,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备足急救转运力量,完善各流程衔接,确保重点人群如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送医入院。入院后,要围绕降低重症、减少病亡开展救治工作,坚持一病例一方案,让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

  北京发热门诊总数

  由94家增至1263家

  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市中医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屠志涛介绍,为应对疫情期间就诊高峰,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本市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开足、综合施策保障的原则,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发热门诊服务能力。

  一是快速增设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近日,全市医疗机构发热患者就诊人次持续增加,本市因时因势及时动态调整医疗资源,快速增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总数由94家迅速增加至1263家,其中二级以上3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0家,最大限度保障发热患者就医。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对发热门诊实际运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应开尽开,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同时对外公布了机构地址、电话、级别、类别、接诊时间等相关信息,方便市民检索和就医。

  二是进一步提升发热患者服务能力。各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力挖潜,腾出院内区域,或搭建方舱、临时设施等,进一步扩大发热门诊服务区域,动员其他科室人员力量充实发热门诊服务队伍,动态调整发热门诊数量,将排队时间尽可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设置简易药房,满足单纯开药的患者需求,做到快诊快走、快速分流;通过搭设帐篷、提供热水等方式为患者防寒保暖,尽可能地减少在室外排队时间;就诊患者可为同住家人开具不超过三人份的药品,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排队就医购药;同时明确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实际情况,在门诊分诊接诊11类症状患者,对发热门诊集中就医人群进行分流,如无鉴别诊断需要,可不查验核酸和抗原。

  三是转化设置临时服务点。为进一步应对季节性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就医需求,利用空置方舱医院或体育馆、展览馆等场地,转化设置发热患者服务点,方便发热患者就医,缓解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压力。临时服务点由二、三级医院牵头,派驻医务人员,重点为6岁以上、60岁以下无基础病的单纯发热患者提供开药服务,进行医保结算,服务点配置必要的急救药品、设备和抢救床,保障患者安全。目前,西城、朝阳、丰台等8个区已利用体育馆等转化扩容发热诊室49个,单日提升发热患者接诊能力4200人次。

  四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目前,本市可开展新冠症状互联网首诊并给予价格和医保政策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可在线提供新冠相关症状的首诊服务,按照线下医事服务费价格政策执行,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与线下报销标准一致。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药品第三方机构配送。推进医保在线支付功能,实现全程脱卡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五是保障市民就近开药和自我医疗需求。卫生健康部门加大了与社区对接力度,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情况,利用社区党建工作室、空置房间或巡回医疗车等,派出医务人员开展巡回服务,就近解决发热患者就医开药需求,加快药品供应投放,着力解决群众现阶段线上线下药店购药难的问题,保障群众居家自我医疗药物需求,分流在医院单纯开药患者。

  希望市民朋友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优先到接诊量较少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诊室就诊。下一步,本市将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积极推进各项优化措施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发热门诊(诊所)接诊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北京经开区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为最大化便利辖区居民就医问诊,北京经开区在官方APP尚亦城开设“在线医疗服务专区”,立即进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