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北京经开区发布端午节后最新防控要求
按照全市分区分级动态实施社会面防控措施的要求,北京经开区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为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发出如下通知要求:
一、 严格社区卡口管理
坚持社区24小时卡口值守。严格测温扫码,持核酸阴性证明72小时(健康宝时间显示为0、1、2、3天)均可进入社区,不能以亮码代替扫码。
加强对快递、外卖服务人员进入小区管理。通过将物品放置在家门口、快递柜、货架(柜)等方式,减少面对面接触,进行无接触配送。
安全有序放开“散装散建”活动。社区内装修、改造、改建、维修等生产活动,严格落实从业人员“一登三查” 要求(登“散装散建”从业人员核酸比对登记簿;查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行程码)。为给高考考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良好环境,原则上高考期间暂停施工。
二、保障企业园区生产经营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推动《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加快《经开区关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5.0 版)》落地兑现,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的突出行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加强常态化防疫管理。企业园区正常上班,各单位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卡口管理,严格测温扫码,全体员工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返岗。加强“端午节”假期后的访客管理,建立访客台账,为访客设置独立区域,访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方能进入。
从严执行进京返岗政策。结合经开区重点企业多、企业人员聚集的实际,在严格执行外地返京人员政策基础上,企业员工返京不满7天的原则上居家办公。确需现场办公的各类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各单位应对假期返京到岗人员进行七天分区管理。
三、有序恢复公共场所
餐饮经营单位从6月6日起开放堂食服务。各单位要合理布置餐台,保持安全距离,顾客隔位就坐,提倡打包、减少堂食,倡导刷卡或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区内公园、电影院、体育健身、互联网上网服务等场所,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按75%限流开放。
进入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公共场所,严格测温扫码和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从严外地人员返京管理
进返京人员抵京前或抵京后12小时内利用“京心相助”小程序向所在社区(村)、单位、酒店报备,因瞒报、谎报、迟报等引发疫情防控风险的,依法追究责任。
各单位建立进返京人员管理台账,确保不漏一人。严格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抵京24小时后、72小时内须进行1次核酸检测,抵京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天津、河北等环京地区通勤人员每次进出京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保持正常通行往来。各单位、社区应做好环京通勤人员台账管理。
五、加强常态化防控
保持全区常态化核酸筛查力度。全员核酸筛查从隔日一检调整为每三日一循环,核酸检测点位参照区域核酸大筛查点位设置。同时,布局37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具体位置可通过尚亦城APP进行查询),满足市民群众日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需要。
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对冷链冷库从业人员及其共同居住者,快递、外卖、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等从业人员,实行核酸检测“每日一检”,对进口非冷链、食堂、餐饮、美容美发、家政、超市、保安、宾馆酒店、装修装卸、交通运输、学校、养老机构、“两小”等从业人员,实行核酸检测“两日一检”。
保障人员疫苗应接尽接。一线疫情防控、医疗卫生、社区、志愿者、交通、家政、家装、外卖快递等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以及参加重要会议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应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各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组织单位做好查验和组织动员工作。
持续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用科学宣讲等方式消除老年人接种顾虑,通过服务上门、免费接送、送“苗”上门等方式,确保做到“宜接尽接”,共筑免疫屏障。
加强对各企业、各单位常态化落实措施的常态化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严格查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