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防控疫情北京经开区在行动 > 防疫一线

战“疫”速写 | 他变身“侦查员”,不舍昼夜忙碌在最前线

当疫情出现时

流调员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

出现在战“疫”最前线

他们以身为墙

与病毒“零距离”

不舍昼夜忙碌在最危险的战场

他变身“侦查员”,不舍昼夜忙碌在最前线.png

来自北京经开区社会保险保障中心的

流调员杨海迪

就是这样一位与时间赛跑的

病毒“追击者”

  流调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一旦出现混采阳性,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阳性病例及其密接人员,才能及时斩断病毒传播链条。承担过多次流调任务的杨海迪在接到此次支援任务后,便火速与社会保险保障中心的其他流调队员进入闭环管理的“高风险流调组”,起初他负责线上电话流调工作。“电话流调时,要将确诊人员的家庭信息、单位信息、行动轨迹精确到每个细节,保证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环节没有任何遗漏,只有这样才能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争取更多时间。”

他变身“侦查员”,不舍昼夜忙碌在最前线2.jpg

△杨海迪(右一)正在与同事进行进一步核实。

  此后,杨海迪又“认领”了新的任务——风险点位流调。这项任务需要沿着阳性人员叙述的行动轨迹,深入涉疫区域进行进一步精确的“巡查”和核实,以确认确诊患者所述接触史及回忆信息无误。“收到阳性人员的电话流调信息后,我们要前往该人员工作单位,从他进入公司开始进行地毯式搜寻,去过哪儿,与谁交谈过都要详细了解记录,不能放过一丝线索。”为了抽丝剥茧理清密切接触网,杨海迪常常在监控面前一坐就是一天,“有时确诊人员会因记忆模糊出现错误陈述,有阳性人员说自己没有在食堂与人交谈,但我们通过监控画面发现他确实与同行人进行了短暂交流,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点,疫情扩散的风险就会增加。”

  为了能够尽快落实涉疫人员轨迹信息,接到任务后,杨海迪经常开着自己的车从闭环酒店即刻出发,赶往涉疫场所,一个场所核实完毕,再接着去下一个,完成最后一个现场流调工作后常常已经是凌晨两三点。“我们经常把晚饭吃成夜宵。”在杨海迪看来,流调工作是一场分秒必争的“追击战”,只有取得先发优势,才能找对人、找全人、不漏人。“我要做的就是时刻待命,随时出发,快速追击。”他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