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速写 | 工会“娘子军”一线抗疫
对混检阳性人员和密接人员进行信息核实,录入数据系统推动管控流程,与不同区进行信息横传……近日,一支由经开区总工会7位女干部组成的支援工作组在疫情防控一线接过了排查密接的任务,一接到支援任务,这支“娘子军”便即刻奔赴抗疫一线。
守好“大家”,才有“小家”
“这次疫情来得比较突然,形势也比较严峻,接到任务后,大家便迅速集结,即刻支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拥有20年党龄的王明蓉是这支“娘子军”的领队,她介绍,从进入“密接组”以来,大家分秒必争,有时候顾不上吃饭,也没有功夫休息。
作为执法人员,王明蓉的丈夫同样奔波在战“疫”一线,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夫妻俩工作时间只能将5岁的女儿送到老人处看管,面对孩子的哭声他们万分不舍,但他们知道有更重要的使命等着他们。“白天太忙了,只要一上岗精神就得高度集中,我顾不上也不敢给女儿打电话、打视频,怕她想我,看到我就哭,心里也挺亏欠她的,下班后再累也想陪陪她。”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王明蓉首个要紧事就去老人那里把女儿接回家,“孩子也会等爸爸值完晚班回来陪她玩一会儿,第二天她还睡着一大早我就得出门了,她爸爸上班前再把她送到奶奶家帮忙照看,没办法,特殊时期嘛。”
几天下来,“白班+晚班”的连轴转也让王明蓉有时感觉“吃不消”。“累肯定会累,但是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守好大家,才有小家,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够尽早结束。”她说。
“打起精神,保持最强的战斗力”
“您好,请问您是否于xx月xx日在xxx做了核酸?现在您样本在内的十人混管标本核酸出现检测异常,请您原地不动等待工作人员为您复检……”“您好,接到相关信息,您这边是密接人员,稍后会有工作人员为您检测核酸,您现在位置在哪里?”来自汇龙森科技园工会服务站的党员李笑晨也是“娘子军”的一员,这些话是她每通电话最常说的开场白。
有时一个活动轨迹丰富的涉疫人员会密切接触很多人,都要通过电话进行核实,但打电话常会遇到有人记不清自己去过哪、干过什么,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联系一位年纪比较大的阿姨,说明来意后,阿姨一口认定我是骗子,不肯和我说具体的位置,我就得带她一起回忆。‘阿姨您是不是住在xxx社区,是不是x月x日去xxx做的核酸’,让她从一些细碎的线索中逐渐信任我。”李笑晨无奈地笑着说,“有时候涉疫人员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是慌乱的,换位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只有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够有效遏制疫情扩散,所以一定要一遍遍耐心地和他们解释,必须得问出来。”
除了与涉疫人员“斗智斗勇”,战胜困意成为李笑晨在夜班的“重要任务”。“晚班的时候,得空了站起来活动活动,吹吹凉风,回来继续奋战。既然承担了这份任务,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持最强的战斗力。”她说。
“我没有后顾之忧,我不上谁上”
“我来吧!同事们都有家庭、孩子,有的还是双职工,如果两个人都不在家的话,孩子可能就得送走,我的优势是没有孩子,然后比较年轻,熬个夜处理一些事情也都比较得力。”收到支援任务的那一刻,来工会工作两年多的永康公寓工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张影丝毫没有犹豫,主动请缨加入了这支队伍。
据悉,此次支援已经是张影第四次奔赴战“疫”一线,虽然年纪轻,但她已经是经验丰富的抗疫“老兵”。2020年底,她第一次下沉到亦庄生物医药园支援防疫工作,参与点位值守、扫码测温的秩序维护工作,并在园区中走访,督促各个企业完善防疫措施,落实好“四方责任”;第二次,她下沉至隆盛工业园,当起了“楼长”,承担起所负责楼栋中商户及住户200多人的疫苗接种推进工作;第三次,她来到创意生活广场和大族广场,肩负着开放式疫苗加强针接种点的信息确认和秩序维护工作。今年5月,张影也曾参加到区内流调工作中,“当时需要指导市民去回忆所有的点点滴滴,比如他第一天早晨起来去了哪里,然后几点吃的饭,跟谁吃的饭,怎么回的家,有没有去上班,需要问得特别详细。”她回忆道。
从落实防控措施,到疫苗接种,再到流调工作,一次次的战“疫”支援工作让她积累了经验、掌握了不同工作的方法,也让她更加有了把工作干好的底气。“如果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义不容辞。”她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