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防控疫情北京经开区在行动 > 防疫一线

“大白”→新娘→“大白”

  “书记,这周日我值班,想跟同事换一天班行吗?”

  “怎么突然要换班?”

  “那天我结婚。”

  “傻姑娘,那还换什么班,还不好好休息一天!”

  在天华园三里社区居委会,从年初开始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个26岁的姑娘一直在期待和筹备着自己即将到来的婚礼。

  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家也是眼看着这个准新娘在责任和婚礼之间毅然地选择了前者,尽全力守护社区的疫情防线。

“大白”→新娘→“大白”.png

  今年农历春节后,因为社区原来负责疫情防控的同事因病需要休假,刚从街道借调回社区的王旭就担起了这项任务。也是从那时起,她几乎很少有时间去忙婚礼的事儿,即使是在凌晨时突然接到一长串的流调单,她也总是立即爬起,与居民联络。如果有居民着急解弹窗,她就会一直等到深夜,直到居民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因为王旭知道,能跑赢疫情的,只有最快速度的响应和处置机制。

  白天,除了处理各项突发的工作,王旭还要和同事们一起轮流承担天华园三里“小管家”的职责。在“天华园三里社区”微信上回复、处理来自居民的各类询问和求助。不只是线上的守护,如果有哪个小区的居民涉及需要居家医学观察或者到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她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对于结束集中医学观察转运回小区的居民,她也总是那个第一个迎接他们回家的人。虽然几个小区离得并不远,但为了减少居民等候的时间,她在路上总是习惯小步快跑着。“碰到疫情,谁心里都难免有一些情绪。所以我希望能尽可能地用更快速的反应去减少居民的等待。”王旭说。

  6月初,总是在防疫路上奔跑的王旭,在一次帮助居民办理解离回小区手续的路上不慎摔倒,导致脚踝受伤。而就在第二天,王旭在父亲的帮助下,脚上戴着固定器,腋下拄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让我在家休息,但我知道社区防疫工作的强度,人手又有限,这种时刻我怎么能不来呢。”不能去现场的王旭就在办公室里揽下大部分的线上工作。一整天下来,腿脚不便的她几乎“钉”在了椅子上,接打电话、回复留言、处理流调派单、填报信息……不能跑的王旭,用另一种方式在和病毒赛跑。

  那段时间里,如果在王旭身边待上一会儿,就会发现一个有点特别的现象。在若干个耐心回复的工作电话中,有几个电话王旭总是在接听后,快速简短地回复一个“知道了”,就立即挂掉电话,随后拿起手机,翻看几条聊天记录,迅速回复……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是家里人发来的婚礼筹备有关的信息,像今天是爸妈去买我结婚时他们穿的新衣服,给我发来几张照片,让我看看好不好。因为我几乎没时间看私人微信,所以他们也习惯了打个电话提醒我看一眼手机。”王旭有点愧疚地说,要感谢家人对她的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因为忙工作,她完全成了一个“甩手”新娘,婚礼这个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几乎全部交给了家人去处理。

  6月12日,是王旭举行婚礼的日子。但受到疫情影响,半年前构想的浪漫婚礼最终也只能一切从简,仪式现场放在了婚房,到场见证的只有双方父母和几位重要的亲人,而因为脚踝受伤,王旭更是不得不收起自己漂亮的婚鞋,只简单地身着一件素雅的红裙。“虽然有很多遗憾,但这也是一次难忘的婚礼吧。”王旭说。

  6月13日一早,前一天刚刚完成婚礼的王旭就带着给同事们的喜糖回到了社区的工作岗位。从2017年毕业后就来到北京经开区的社区工作,到如今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26岁的王旭一直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社区工作虽然琐碎辛苦,但能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在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内心就无比的充盈和幸福。”王旭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