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我们见证了疫情之下的“经开区速度”
接到通知,一名集中观察人员确诊,居住地位于北京经开区。”6月10日21点44分,从疫情警报拉响的那一刻起,“8小时快速处置机制”就开始了运转。
“赶紧上报专班领导,在工作群内通报,信息解码后转公安对接人员,通知一人一群各群组长做好工作准备,通知采样组和检测机构做好采样、接样和检测准备!”灯火通明的办公大厅内,由公安、疾控等人员组成的信息、流调、转运等小组,像上紧的发条一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5分钟内,信息组迅速完成相关信息上报、信息解码、信息通报工作。接到信息后,公安在半小时内迅速完成人员落位信息排查,并协助街道社区第一时间对风险点位进行临时封控。同样是在这半小时,电话流调组就开展基本信息和前14天轨迹流调,公安通过大数据行动轨迹等信息同步排查。
快速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果断斩断病毒传播链就要以快制快,分秒必争。当天晚上,北京下起了雨,但这并没有影响各支队伍的作战能。风险点位排查组赶往现场,判断点位风险、行动轨迹,给出封控管理意见,排查风险人员。流调小组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回传,信息在获取的同时就得到了有效的汇总和整理,为现场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撑。采样组对密接、次密接人员开展抗原检测和单管快检核酸采样,完成相关环境采样。
10日23:57,该阳性人员通过120负压车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11日00:50到达定点医院,相关密接、次密接人员陆续完成转运。
这一夜,对于所有应急处置队伍工作人员来说都注定是无眠的夜。
11日凌晨2:30,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纷纷坐镇指挥部现场,指挥统筹,反复确认着涉疫人员的流调转运安置情况。此刻,“8小时快速处置机制”工作专班同时处理着两名居住地落位在北京经开区的阳性人员和一位工作单位落位经开区的阳性人员的流调朔源、人员转运、点位封控等工作,原本三班倒的专职流调人员全部集结,四组支援流调队员前往支援,抽丝剥茧、流调溯源,为下一步精准防控提供信息。
10日晚上至11日凌晨,在每一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涉北京经开区风险点位信息逐渐明朗,快速拟定通知后在1小时内通过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发布三批自报备排查信息,引导居民主动报备,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
△集中医学观察点外紧急部署工作。
与此同时,尚亦城集团集中医学观察点专班也接到了临时调度通知,要求迅速集结队伍对区内一家隔离酒店进行管理和服务,仅用了45分钟,这支有着丰富服务经验的团队就统筹集结完毕前往现场。因酒店环境核酸采样结果未出,专班工作人员就一直站在酒店外冒雨完成工作交接,雨停后,他们又开始梳理人员台账、打电话核实信息、在场外指导环境消毒等,五名专班人员累了就在车里坐一会儿,休息好了再替岗值守,这一轮流就值守了一夜。
这一夜,工作流程的科学高效、工作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早就了“8小时快速处置机制”的快速实现与落地,凸显了北京经开区以最快速度管控风险、流调溯源,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信念与决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