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娱乐场所防控指引(3.0版)
(本指引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并解释,由市疾控归口并发布)
本指引适用于本市歌舞娱乐场所和游艺娱乐场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结合我市娱乐行业特点,特制定成本防控指引。各单位在开业条件允许下按防控指引做好复工前准备,复工后严格按照防控指引要求确保落实,并按照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细化。
一、总则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保障娱乐业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维护全体员工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特制定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指引,以顺利推进娱乐业各单位防疫工作,有效应对处理突发事件。
(二)组织架构
娱乐行业各单位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统筹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机制,确保向全体员工传达工作部署,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1、严格落实、执行国家、地方各级管理机构关于疫情防控指示及要求。
2、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自我保护认识。
3、完善和规范娱乐行业各单位疫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把疫情造成危害降到最低。
4、确保娱乐行业各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系统化、制度化。
(四)防控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广泛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疫情预防工作,关注返程人员情况,预判复工方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关注员工身体情况,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按规定和上级要求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本单位疫情预防工作。
3、结合实际,重点防护
针对娱乐行业场所人员密集等行业特点,重点加强员工、演出人员、顾客等进入娱乐场所体温检测,对人员密集区域进行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防控措施
(一)员工管理
1、基本管理
工作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本,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医用口罩及时就医。
2、督促本单位外地来(返)京员工落实防控措施,到(返)京前14日内离开湖北地区或者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在解除14日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复工;国内其他地区到(返)京人员,在解除14日的居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复工。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每日自我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监测。
3、上班途中
正确佩戴使用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4、入楼工作
进入工作场所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进入工作场所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进入工作场所,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5、入室办公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6、参加会议
建议佩戴口罩,参加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7、下班回家
洗手后佩戴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二)场所管理
1、在场所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岗,对顾客进行体温测量,必要时进行复测,并问询顾客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不超过37.3°条件下,方可允许进入娱乐场所。
2、做好入场顾客信息登记。
3、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经营场所等公共场所,应采取限流或预约制,避免人员聚集,积极推行“健康宝”制度,绿码方可进入场所,拒绝无佩戴医用口罩的顾客进入。提醒注意保持手卫生,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4、配备免洗消毒液,便于顾客随时洗手。
5、制定防范气溶胶传播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对气溶胶传播的宣传引导,对娱乐场所、电梯、地下室、餐厅、办公场所等相对封闭空间,采取通风消毒、控制人群密度等针对性措施。
(三)场所内部环境卫生管理
1、公共区域
每日须对歌厅、舞厅、游艺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2、办公车辆
车辆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办公车辆须佩戴口罩,建议车辆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3、后勤保障
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4、设备消毒
做好日常清洁,建议音箱、话筒、电视、游戏机等设备用前用后须使用75%酒精擦拭。打印机、办公电话等通信设备每天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设备的清洁工作需由专人实施清洁与管理,区域消杀工作完成后张贴“本区域已消毒”标识,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时间、责任人记录工作。
5、废弃口罩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需做好手部卫生,废弃口罩应放入垃圾桶内,按照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四)库房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库房须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
2、出入库房的物品须使用75%酒精将接触面进行擦拭消毒,物品交接应使用一次性手套。
3、在不损伤物品的前提下,人员接触物品内外包装材料前均应对包装物做消毒处理。
(五)餐厨及食品卫生管理
1、餐厅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餐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2、厨房
自有厨房的,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保持厨房用具的清洁,妥善做好垃圾处理。食品操作人员需注意个人卫生,始终保持身体各部位的清洁。避免徒手直接接触食物,特别是处理即食食物时,需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食品处理人员,应立即向管理层报告并寻求治疗,立即停止从事任何可能接触食物的工作,参照第七条“疑似患者应对举措”进行处理。
3、食品卫生
自有厨房的,食品应从经批准或信誉良好的来源供应,收货后立即转移到适当的储存区域并做好记录,便于在发生召回或食品事件时追踪产品。食品在冷却、储存、展示、运输和服务的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防止食品中的细菌繁殖到不安全的水平。防止细菌在设备、用品和人员间出现交叉污染。冷冻食品应彻底解冻,尽量减少食物中毒细菌和毒素的产生和增长。食物应彻底煮熟,以杀死任何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六)通风管理
每天开启门窗、启动空调新风系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适时安排对通风设备清洗、消毒等维保工作。
(七)疑似患者应对举措
1、与他人隔离,将疑似患者迅速安排至其他人不会接触到的房间等待,过程中为了减少传染,务必要佩戴口罩和手套。
2、如有疑似患者同行,应在确认同行者名单后,要求同行者洗手漱口并在其他人不会接触到的地区等待医疗机构的行动指示。
3、对于可能接触过病患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与病患相同的处理措施。其他工作人员在医疗机构下达指示前,除了进行必要的工作,其他业务全部暂停,并向应急小组负责人和医疗机构明确告知信息。
4、设备设施消毒
疑似患者使用相关设备后,员工应对设备及时消毒。消毒时要用可防御感染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围裙、橡胶鞋等物品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完成后,要充分洗手、漱口,将使用后的口罩等物品用塑料袋封好,采用适当方法丢弃。
5、场所消毒
在确保相邻建筑物不被传播的情况下,应打开门窗对展厅进行通风,在通风结束前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消毒结束前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清洁消毒并空置后的场所,可以投入使用,不需要特别的防护措施。
(八)接触过疑似患者的注意事项
接触过疑似患者要立即与应急处置小组联系,报告自己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迅速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并按照医疗机构的指示进行适当处理。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速向员工传达事实,通知该员工告知家人。
2、相关员工及其家属一日测量两次体温,出现发烧、咳嗽的情况,立即联络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人。听从医疗机构指示,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务必在家等候医疗机构诊断结果。
3、负责人接待患病通知后,应及时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并接受指示。
4、员工务必如实告知医疗机构自己有可能接触的疑似患者。
5、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向其提供疑似患者接触过的客人名册、时间信息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