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创新发布清单 > 往期回顾 > 2021年 > 2021年11月

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违法时,责任如何界定?权威解答来啦→

 1.jpg

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违法时责任是如何界定的?关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权威解答来啦

  1.此次商业化试点政策发布的背景是什么,先行区具备了哪些工作基础?

  2020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倡导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要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并鼓励在条件成熟的特定路段及有需求区域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与此同时,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前期各企业为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营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商业化作为产业发展闭环的最终环节,是产业应用场景落地的关键。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为智能网联汽车搭建了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测试环境,目前已完成1.0“车路云网图”车路协同体系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安全测试里程接近300万公里;现在正加快推动示范区2.0的扩路、强云、组网、联车、落图建设。依托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今年4月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设立,打造先行先试监管沙盒,推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运营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载人示范应用。基于前期示范应用测试、管理政策创新的成效良好,已具备开展商业化试点条件。

  因此,为了更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安全可控和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前开展商业化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们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2.从道路测试示范运营到商业化落地,先行区制定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此次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先行区有哪些在管理政策上的升级?

  本次发布政策从加强了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重点聚焦安全可控和服务质量监督,从网络与数据安全到服务保障方面均进行了新的创新探索。

  在服务保障方面,细则参考现有传统出行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新模式。要求企业在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上对乘客做出明确承诺,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流程、服务质量管理、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能够实时监控的平台机制,确保服务质量的全程有效监管。针对服务质量处理,细则要求企业建立评价和投诉体系,对乘客提出的服务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市自驾办也将重点关注服务投诉处理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在网络与数据安全方面,细则要求申请主体从全面遵守和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加强对个人信息和网络数据安全保护,明确了在商业化试点时所采集的乘客个人信息、APP日志信息、地理信息、汽车及系统数据、交通流数据和生成的业务数据等,应当在中国境内存储和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出境。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持续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3.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的推出,和现有传统出行服务是否存有竞争关系,对传统出行行业是否有影响?

  本细则在制定之初,便对现有传统出行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研究,综合考虑了商业化服务的社会接受度、道路交通承载能力等因素,并对公众开展调查问卷、意见征询来参与政策制定,最大化降低对传统出行行业的影响。

  在车辆渗透率上,先行区经过充分调研,将以审慎原则在前期投放不超过100辆商业化试点车辆,与现有北京经开区约3000辆规模的传统出行服务车辆相比,商业化试点车辆占比很低,不会对现有出行服务体系带来明显影响。未来,先行区也将综合考虑商业化试点车辆在传统出行服务行业中的渗透率,在充分考虑与传统出行服务体系平衡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适时逐步扩大商业化试点路段或区域范围,阶段性统筹推进商业化规模化运营。

  在定价原则上,商业化试点也将在遵循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下,采用市场化调节定价机制,针对自动驾驶新业态和所提供的新型科技服务体验性质,在参考传统出行服务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在定价策略上与现有传统出行服务车辆有所差异,探索新业态下的定价机制,不会对现有市场造成影响。

  在出行运力上,当前,传统出行服务在短途出行上存在运力紧张问题,使得出行人群面临短途出行的打车困难,商业化试点出行服务推出将是对现有出行服务的有益补充,与传统出行服务业态形成互补且差异化的市场空间。

  4.先行区不久前发布了无人化道路测试政策,针对未来自动驾驶最终形态下的无人化商业化运营,结合本次商业化试点,先行区有没有预期规划?

  当前无人化测试正处于前期小范围道路测试验证段,先行区将在保障安全可控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无人化道路测试细则规定,分阶段逐步推进各阶段无人化道路测试工作,在积累一定成熟经验后,进一步推动无人化的载人示范应用,在无人化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后,先行区将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无人驾驶的社会接受度、安全保障水平等因素,逐步引导推进无人化商业化运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5.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会从哪些方面对申请主体进行监管,又有什么举措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处理?

  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以安全可控为前提,重点围绕车辆安全、网络数据安全和出行服务质量层面对申请主体进行了相应监管规范。

  在车辆安全方面,细则聚焦申请主体的车辆维护,要求企业每年定期向市自驾提交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

  在网络数据安全方面,细则要求企业重点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等工作,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同时搭建具有实时动态监控和紧急联络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端。

  在出行服务质量层面,细则要求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安全运营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及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定期向市自驾办提交包括试点运营概况、服务质量、乘客评价投诉处理情况、交通违规及事故等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同时市自驾办也将通过授权具有监管职能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日常运营状况进行监管,根据监管需要,调取、查阅企业的业务运营、服务质量、平台及网络运行、车辆行驶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监管。

  针对企业在开展商业化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市自驾办将根据不同程度的违规情况,采取约谈、暂停部分车辆试点运营、暂定全部车辆试点运营、取消商业化试点服务资质等处理措施,情节严重的,市自动驾驶办公室还将向主管部门反馈相关违法违规线索。

  6.在商业化试点过程中,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违法时的责任是如何界定的,在车辆保险保障上,政策有什么明确规定?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在商业化试点活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的,细则规定申请主体和驾驶人共同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共同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和违法进行处理;如试点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构成刑事犯罪的,驾驶人和申请主体的主管责任人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车辆的保险保障方面,商业化试点实施细则要求每车应购买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并购买每车每座位不低于200万元的座位险或每人不低于200万元的必要商业保险,在保险不足以支付经事故责任认定应作出的赔偿的,申请主体应自行补足差额部分,以形成充足完备的保险保障体系。

  7.政策中是如何要求企业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的?

  细则中要求申请主体依法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端(APP)设置告知功能,明确用户数据采集范围和内容,保护好乘客个人信息、APP日志信息、地理信息、汽车及系统数据、交通流数据等各项生成的业务数据;

  在发生数据泄露、损毁、丢失等数据安全事件时,申请主体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法律法规和先行区数据安全相关规定的要求,及时向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做到快速处置。

  8.先行区对开展商业化试点的企业进行收费是如何管理的?如果用户在乘坐过程中发生体验不愉快的情况,是否有健全的渠道来承接用户的反馈?

  依据管理细则,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企业可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申请主体需要提前5个工作日向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备案计价方式、计价规则等,在其互联网服务平台和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及时、准确公示收费标准。

  针对服务质量问题,细则中也都作出了相应规定,明确要求申请主体要在本市设立服务机构和服务渠道,具备本地化服务能力,拥有保障服务的办公场所、投诉处理及运营服务方面的工作人员。还要求申请主体需明确服务项目和质量承诺,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对乘客提出的服务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合理答复,并在互联网移动应用端(APP)设置一键呼叫客服等功能,使用户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服务提供商的响应。

  市自动驾驶办公室有权对商业化试点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要求申请主体每月向市自动驾驶办公室提交商业化试点阶段性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中就涵盖了服务质量、乘客评价信息以及乘客投诉处理情况等。

  9.现阶段为保障出行过程中的安全对企业有哪些要求?

  提到车辆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我们针对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是针对“驾驶人”,这个驾驶人是指负责商业化试点车辆安全运行,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从车内或远程采取应急措施的人员。驾驶人除了要完成申请主体的车辆操作、职业道德、商业化试点服务规范、安全运营、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还要符合细则中规定的无重大安交通事故记录、身体健康状况等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车辆”,除了每日出车前应检查车辆性能、设备(含软硬件)状况是否正常,并填写相关表格的例行要求外,还参照国家相关法规中对营运载客汽车的技术检验标准,实施1年1检制的严格要求,并每年向市自动驾驶办公室提交一次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这就在人和车两个层面最大程度保障了出行过程中的安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