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创新发布清单 > 往期回顾 > 2021年 > 2021年10月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将这样发展

  10月20日,2021双创周亦庄会场活动在北京经开区拉开帷幕,活动开幕式上,《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北京经开区力争到2025年,以应用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五大体系日益完善,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充分彰显。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将这样发展.webp.jpg

△2021双创周亦庄会场开幕式

  随着升级版北京经开区和亦庄新城建设、市级管理权限下放、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挂牌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北京经开区为在更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更深层次深化体制改革、更广范围集聚创新资源提供了机遇。在“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建成“创新领航、创新雁阵、创新加速、创新服务、创新引导”五大体系为目标,实施“技术创新领航、企业雁阵培育、成果转化平台、数字赋能升级、应用场景示范、协同创新引领、创新人才高地、创新文化培育”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有力支撑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将坚持开放创新、前沿创新、改革创新、应用创新,以“白菜心”工程为牵引,形成一批以“20+”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新增技术创新中心10家以上,每年支持10项“白菜心”工程项目,每年形成新技术新产品200项。在“雁阵式”创新梯队体系的带动下,“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将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60家以上,新增“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创新梯队企业20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将这样发展.webp (1).jpg

△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将围绕创新关键环节,加强中试基地、知识产权、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到“十四五”期末,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10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0件,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每年落地10个具有示范性的科技应用场景,每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5家以上,科技类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外资研发机构和离岸创新中心达到60家以上,全球顶尖科技人才高度汇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将这样发展.webp (2).jpg

△八项重点工程

  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工程布局中,北京经开区还制定八项重点工程,包括前沿技术创新领航工程、创新企业雁阵培育工程、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工程、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工程、科技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放协同创新引领工程、创新人才高地构筑工程、创新文化培育提升工程,在重点工程的带动引领下,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技术领先、活力强劲、配套完备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取得新突破,商业航空、先进材料、新型能源等未来产业主赛道竞争优势明显,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