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道路测试安全吗?车辆可以乘坐吗?您关心的问题都在这儿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自成立以来,针对“智能网联”建设初期投资大、管理难、规模小、关键技术未解决等难题,聚焦北京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功能,在全国率先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目前正在按规划开展2.0阶段建设,重点实施“扩路、强云、组网、联车、落图”五大专项,聚焦群智编队协同,重点突破网联云控式公共交通场景下群体智能技术;打造智慧交通样板工程,构建新型交通管理体系;持续推进“2+5+N”政策监管创新;最终实现接入千辆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服务万辆网联车辆的总体目标。
此次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中,就对无人化道路测试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让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突破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道路测试的安全可靠。
问
无人测试道路都在哪?
在示范区内选取交通场景丰富但交通流量相对较少的路段作为首批测试区域,首批测试区域规划范围约20平方公里,涵盖博兴路、新凤河路、通惠干渠路等总计约100公里道路。(注:西环南路暂缓开通)
△政策先行区现阶段无人化道路测试区域(西环南路暂缓开通)
问
为什么要测试?
无人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目标,用自动驾驶系统取代人类司机,不仅带来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带来安全、效率的极大提升。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规模化落地的重点突破方向。就我国而言,当前国家层面积极鼓励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包括高速公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等,一些地方城市也在探索主驾或者车内不配备驾驶人而是进行远程监管的无人化道路测试。
问
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如何保证?
当前,在技术规范中设定了车云通信信道安全性测试、车云通信数据安全性测试和LTE-V2X 通信安全性测试三项必备的测试考核。同时,实施细则要求企业具备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及应急处置措施。在开展无人化道路测试时,应对测试区的移动通讯信号传输质量及与测试车辆之间的联络状态进行检查与监测,确保远程协助平台正常运行。
问
从车内有人到车内无人,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本着安全有序、逐步放开的原则,明确了申请主体需按照“副驾有人”“后排有人”“车外远程”三个阶段开展无人化道路测试。当“副驾有人”阶段的测试里程累计满10000公里时,申请主体可为单车里程满1000公里的测试车辆申请“后排有人”阶段的测试;当“后排有人”阶段的测试里程累计满20000公里时,申请主体可为单车里程满2000公里的测试车辆申请“车外远程”阶段的测试。
问
无人驾驶车辆遇到交通违法或者事故,如何界定责任?
针对无人化可能引起的交通事故问题,先行区在遵守上位法的前提下,也在逐步探索完善事故处理机制:一是,针对不同测试阶段的特点,规定不同的责任认定方式;测试车辆配备车内驾驶人的,直接认定现场驾驶人为当事人;测试车辆配备远程驾驶人的,认定远程驾驶人为当事人;因存在系统问题或现有证据无法确定驾驶人责任的,认定申请主体法人为当事人。二是,组建专业技术与数据分析团队,加强对事故分析、认定、处理的支持。三是,建立执法交互计划,提升管理部门与测试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保证事故处理及时、妥当。
问
遇到无人测试车辆怎么办?
无人测试车辆在测试路段的测试时间为9:30-17:00,出于安全考虑避开早晚高峰时段。首批测试车辆共15辆,百度10辆、小马智行5辆,测试车辆的车身上专门贴了“无人化道路测试”的标识。如果市民在路上遇到了这种无人化道路测试的车辆,请不要观望、惊讶、担心,正常驾驶即可,也不要故意操作违规驾驶行为。
△车身上张贴的“无人化道路测试”标识
△车身上张贴的“无人化道路测试”标识
问
能否对外开放乘坐?
目前,百度与小马智行已经在北京多地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市民通过手机可以一键叫车。但对于这种无人化道路测试的车辆,百度与小马智行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还属于道路测试阶段,不会载客。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化自动驾驶车辆的载客试运营目前还没有时间表,属于验证过程中的场景,需要根据企业技术发展的情况再适时进入下一阶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