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应急

区内AED急救地图来了 经开区公共场所 新增30台“救命神器”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刘娜)日前,随着最后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于大族广场S1首层安装完成,北京经开区2022年度新增30台AED全部到位。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重点公共场所AED已增至60台,达到30台/10万人的配置水平。

  AED是用于抢救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便携式急救设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在“黄金四分钟”内,利用AED除颤再进行按压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53.5%以上。

  “在区内公共场所增设AED设备,全面提高AED覆盖面,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项有效举措。”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急救体系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作为经开区2022年的一项民生实事,按照每一万人三台的配比量,根据“公共场所范围内,施救点到AED配置点满足4分钟可取回,最远距离不超过500米”的相关要求以及区域面积、人流密度、公共场所类别等实际情况,经开区今年新增30台AED,主要设在辖区街道社区、购物中心、公园景区、交通枢纽、亦庄会展中心、企业园区、大型超市等场所。

  “接下来,我们会组织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对重点场所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开展AED心脏复苏急救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急救知识技能,有效应对突发病患事件的紧急救援需求。”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逐步推进辖区AED设备增设工作,最终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

扫码查阅

20221231_004_25129.jpg

“救命神器”位置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