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抗药物开发”分论坛举办 为新型双抗药物开发注入新活力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吴怡铭)5月18日下午,“新型双抗药物开发”分论坛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如期举办。
双抗全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药物研发技术复杂,涉及基因工程、杂交瘤技术、生物大分子重组等领域。近年来,双抗药物研发进展迅速。论坛上,专家们分别以《基于全人源重链抗体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研发》《DesignofBispecificAntibodyforSuperiorEfficacyandSafety》等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还围绕“出海浪潮推动下的抗体产业,双抗的优势体现”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本次分论坛全面深入地探讨新型双抗药物开发的相关情况,对于新型双抗药物开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型双抗药物开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专家观点
和铂医药首席科学官戎一平
不同的双抗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活性
戎一平从双抗的结构入手,围绕《基于全人源重链抗体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开发》主题进行讲解。他谈道,不同的双抗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活性。此外,论坛上,戎一平还介绍了HBICE?双抗平台,并表示HBICE?双抗平台为双抗及多价抗体免疫细胞衔接器提供了独特优势。
北京免疫方舟创始人、CEO高新
Fab型双抗能够避免Fc的影响
高新围绕《Fab型双特异性抗体的开发与潜在临床应用》主题进行讲解。他谈道,随着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Fc段(注释:Fc段:可结晶段,相当于Ig的CH2和CH3结构域,是Ig与效应分子或者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的多重作用对抗体药物复杂影响受到关注,Fab型双抗能够避免Fc的影响。同时,Fab型双抗分子结构介于scFv(注释:scFv一般指单链抗体。单链抗体是由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通过15~20个氨基酸的短肽连接而成的抗体)与完整抗体之间,在综合考量免疫效应和药物分布与代谢的情况下,更易于匹配生物学机制开发药物,从而合理化设计在双抗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
融媒体中心吴怡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