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开展涉疫药品 稳价保质专项检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黄巧维)为持续加强经开区涉疫药品稳价保质工作,日前经开区成立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工作专班,持续对区内注册及实际经营药品、医疗用品的市场主体进行监管和执法,进一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提升产品质量。近日,经开区综合执法局联合荣华街道对区内多家药店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执法现场,执法人员主要对药店主体资格、经营范围、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药品价格设置是否规范、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是否合格等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通过询问药品供应情况、调阅销售记录及进货渠道等方式,重点查看了经营者在实行“乙类乙管”以来布洛芬、连花清瘟、对乙酰氨基酚及医用口罩等涉疫物资的价格动态,并要求药品医药器械经营企业严格遵循“乙类乙管”相关规定开展经营,不得违反诚实守信和公平合理原则、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价格歧视、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仿冒混淆损害消费者利益。
“根据现场检查结果来看,商家能够落实明码标价规定,没有出现相关违法行为。”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表示。针对部分商家存在价格标签外观设置不清晰现象,执法人员建议药品经营者联系所属企业,尽早实现规范统一。同时,此次执法行动使用综合执法数据大平台,对检查行动全过程进行记录,为检查行动进行科技赋能。
据了解,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工作精神,按照《北京市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经开区自2023年1月至6月将持续开展涉疫物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哄抬价格、虚假宣传等各类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理权益、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