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擦亮学校德育品牌
学生们细致地清理路面上的垃圾。 于晓玲/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三月“雷锋月”期间,蓝马甲成为校园里的新晋时尚单品,志愿服务变成“10后”的潮流日常,同学们争相传承雷锋精神,以志愿蓝诠释青春担当,一幕幕暖心瞬间在北京经开区校园内上演。
每日中午,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食堂便涌动着蓝色暖流。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们,化身传递温暖的小天使。他们放弃了午休时间,在打汤窗口与排队的同学之间忙碌穿梭,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传递对同学们的满满关怀。不只是送温暖,志愿者们还自带秩序管理技能,耐心提醒偶尔出现的插队现象,用真诚和包容维护着食堂的秩序。面对因垃圾的存在而略显杂乱的学校外围,志愿者们成了校园周边环境的“美容师”,利用周三至周五每天40分钟的时间,手持工具夹和垃圾袋,认真地清理着每一处垃圾。无论是藏在角落里的烟头,还是遗落在草丛中的塑料瓶,都逃不过大家的“火眼金睛”。此外,每天17:40-18:00,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肩负起了维护车棚和校门口秩序的重任。如今,车棚里的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校门口也不再拥堵,交通井然有序。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开展了“‘锋’火相传 志愿同行·学雷锋主题实践月”系列活动,志愿者们在餐厅收餐台、自行车棚等点位就位,于举手之劳中展现青春风采,让文明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本次“文明养成专项行动”将持续至6月。据了解,该校志愿服务项目依托校内外27个常态化岗位,累计开展餐盘回收引导、赛事保障等服务1.2万小时。目前,全校注册志愿者600余人,占比达到24%,共青团员实现100%注册;鼓励学生开设的具有创新性、可迭代发展、具有德育力量的长期志愿服务项目十余个,其中4个获评市级示范案例,内容涵盖校园服务、新生帮助、校内外体育赛事、敬老爱老、生态文明、健康卫生等领域。据该校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刘志敏介绍,作为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实施单位,学校以“必修课程-岗位实践-项目孵化”为培养链,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志愿服务通识课,年均开展专项培训50余场次。近年来,学校通过沉浸式岗位体验、专业化能力建设、多元化社团孵化、立体化思想引领等多元形式,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新时代实践育人体系,吸引全校2000余人次参与,占比达到75%以上。
从食堂到车棚,从校园到街道,从环保公益到社区共建,当蓝马甲成为“10后”校园最潮穿搭,志愿服务不再是三月限定,而是把“我能为你做什么”变成青春日常。区内学校以公益实践与人格养成的双向赋能机制,以德育示范力量擦亮校园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生动实践课堂。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