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教育

经开区校园缤纷举措为新学期续航 “神兽”即将“归笼”开学仪式感拉满

  开展教师培训、制定“开学指南”、举办新生家长会……暑假进入倒计时,“神兽”即将“归笼”,北京经开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已返岗就位,提前部署、推进各项工作,为新学期顺利开启续航,向广大师生、家长传递“开学,我们已准备好了”的信号。

1.jpg

  花式迎接新学期。于晓玲/摄

2.jpg

点朱砂。于晓玲/摄

  家长入园为新学期“打基础”

  为增进家园联系,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使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开学前夕,经开区四海幼儿园、春蕾幼儿园纷纷召开新学期新生家长会,邀请新生家长走进幼儿园参观环境,了解、体验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各园均由园长详细介绍了园所文化、办园理念、办园目标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讲解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们深入地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解析如何从小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家长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携手带领孩子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幼儿园还安排保健医针对幼儿健康管理、生活照顾、营养膳食等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密切家园联系,携手同行。

  兴汉礼、诵《三字经》……经开区科创街幼儿园则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开笔礼”,为幼儿园即将升班和从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送上祝福,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喜悦。孩子们着汉服、兴汉礼,走过启智门,随后盥去手垢,洗去身垢,自正衣冠,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的额头正中点上一颗暗红色的朱砂痣,以示启智通灵,希望孩子们耳聪目明,成为爱学习、有智慧的人。击鼓环节,孩子们击鼓三通表明志向、立下目标:一通鼓孝敬父母,情深意厚;二通鼓尊敬师长,学习勤苦;三通鼓继承传统,为国为民。古之学者必有师,百善孝为先,在即将进入小学之际,大班组毕业幼儿向老师们行鞠躬礼,并为父母敬茶,道一声“辛苦了”。临别之际,老师们为孩子们颁发证书,送上美好的祝福,愿孩子们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开学指南”消除开学焦虑

  开学在即,一年级新生家长刘女士不免内心紧张,关键时刻,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渠道推出的“开学指南”,帮家长们解了心头愁。

  “亲爱的家长:您好!欢迎您和孩子一起加入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大家庭。”该校与一年级新生和家长的交流由一封《致家长的2023年一年级入学告知书》开启。为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充分做好心理、习惯、物品等方面的准备,级部整理了一份“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南”,辅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开启美好校园生活。记者看到,在这份“入学指南”中,该校通过做任务的方式,引导家长从五大方面帮孩子做好开学准备,每个方面都列出了具体任务。其中,“身体素养准备”任务包括独立、连续地平地行走20-30分钟,掌握在街上步行的安全常识,掌握一门运动技能等;“生活能力准备”涵盖了会洗小手绢、袜子等简单衣物,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文具等;“社交能力准备”包括能比较细致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乐于与他人一起分享等;“礼貌待人”则涵盖了应用于见面、致歉、告别、感谢等情景的用语;“学习状态准备”任务最为丰富,从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到看书时坐姿端正、正确握笔写字等共计21小项,全方位帮助一年级新生做好上小学准备。

  亦庄一小在开学前一周面向全校学生推出的新学期“开学攻略”则涵盖了返校时间、物品准备、生活用品准备等,向家长倡议“节俭风”,为学生准备功能简单、实用,款式大方的书本、笔袋等文具。同时,该校还就饮食、生活、运动习惯为家长和孩子们做指引,指导家长在开学前帮学生调整作息,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为帮助孩子们新学期更好学习,这份“开学攻略”里还列出了10条好习惯清单,从阅读、记忆、写作、预习、演讲、总结等方面,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饱满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同学,多多少少会让孩子有陌生感,这份‘开学攻略’干货满满,帮我们减少了焦虑,使孩子对新学期充满向往。”家长张女士点赞说。

  专题培训为教育教学续航

  新学期尚未开始,区内各中小学校礼堂已率先热闹起来。为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开辟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效课堂,经开区2023年暑期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全员实训活动,于开学前走进区内中小学,提前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丰厚的精神营养。

  其中,小学美术书法学科教师全员实训在经开区小学艺术基地校亦庄二小举行,邀请北京市东城区美术教研员薛忠老师针对《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实效性研究》做培训指导,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结合古今中外的史实文化、艺术作品等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等方面进行诠释,培养教师的“大艺术教育观”;于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进行的中学化学教师暑期全员实训,则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胡久华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伏刚教研员为教师们作报告,立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聚焦课程改革和化学研究前沿,为老师们新学期教学助力……各学科的专题培训让老师们汲取了智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更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实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化学教师李文艳说:“作为一名新任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我要重视单元教学,强化学生的思路方法学习,要重视课标,同时深挖教材,教会学生做事、做人。”

  在此基础上,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校级教师培训,以“培”助长,以“学”赋能,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与师德修养、为教育教学赋能。8月26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千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23年第二阶段科研年会暨人开、人亦全体教职工大会,拉开暑期实训序幕。活动邀请多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教授,围绕“做一个自我赋能的教师”、“能力”还是“努力”、《高考改革与中学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等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交流,用学习赋能新征程,用智慧领航新学期。同时,学校医务室老师分别为小学部、中学部教师进行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强调要高度重视并落实晨午检工作,筑牢新学期校园健康防线。融媒体中心于晓玲

  教师培训

  35名心理教师感受“体验式家庭治疗”魅力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刘娜)作为北京经开区2023年暑期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全员实训系列培训的其中一部分,近日,为期4天的经开区中小学心理教师“体验式家庭治疗”专题培训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培训是经开区社会事业党委、社会事业局结合本区实际,联合经开区中小学心理教研基地统筹组织的一次专题讲座,旨在支持辖区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用爱和专业陪伴更多的学生和家庭。培训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蔺桂瑞,带领来自辖区内中小学的35名心理教师感受“体验式家庭治疗”的魅力。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首日的培训中,蔺桂瑞通过共同体验与分享的方式,让老师们感受到“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由自己、他人和情境组成的生存模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情境中。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去觉察自己和他人此时此刻的感受,而觉察正是改变的开始”。润物细无声的讲述,让老师们加深了对体验式家庭治疗理念的理解。

  “体验式家庭治疗”不仅是一种治疗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培训中,蔺桂瑞和四名来自高校的资深家庭治疗师助教,相继通过“在慢走与快走的变换中感悟、分享自己的心绪变化”“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的方式才是问题”“和自己相遇,理解和包容他人”等模式的体验,把体验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学习中。带领老师们自我赋能,让自己更好地发光发热从而给学生以温暖;在放慢脚步中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探究问题背后的成因;在和自己相遇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理解和包容他人;通过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本源,寻找应对的关键方法……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在此次培训中的目标是什么?”四天的培训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我们在体验中尝试重塑自己的各种应对方式,在欢笑和泪水中,内在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张金菊说,培训过后,她最大的感受是“幸福”,“整个培训在润物细无声的无形力量中让我整个人都投入其中,能真正关注过程,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期待把这份能量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保证教师永远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最佳方式。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而科学、有效的培训可以让教师不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不断开发潜力,超越自我,真正做到创新、务实、与时俱进。

  “本次专题培训是一次体验式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教师们深入了解了体验式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到真实情景中,帮助教师对家庭治疗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促进了老师们的自我觉察和改变,处理自我内在冲突,自我管理情绪,达至自我的和谐一致,从而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绽放生命,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赋能。

  入学攻略

  “开蒙礼”为儿童送上传统文化开学礼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于晓玲)8月29日,荣华街道林肯公园社区露天广场人头攒动,由社区居委会举办的“开学季”活动,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开蒙礼”,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学礼物。

  “开蒙礼”是古代启蒙教育之初举行的“拜师礼”,在国学传统中,“开蒙礼”是人生四大礼中的第一礼,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接受正衣冠、行拜师礼、感恩父母、击鼓明志、朱砂启智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的洗礼。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社区露天广场上,随着老师“正衣冠”口令发出,孩子们立即活动小手检查衣扣、整理衣领、拉直衣角,很快变成衣冠楚楚,出色地完成仪式第一步。随后的“行拜师礼”仪式中,孩子们表情严肃,列队站成一排,然后鞠躬弯腰,和老师们一起向孔子连行三个拜师礼。接着,社区工作人员一手持笔一手托瓷碟走向学生,俯身在萌娃眉眼间点上一颗朱砂,为孩子们“朱砂启智”,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萌娃们翘首以盼的“击鼓明志”仪式中,孩子们依次上台握紧鼓槌,奋力地向立在一旁的大鼓敲去,“咚、咚、咚”三声激昂有力的鼓声,寓意孩童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创业建功。末了,孩子们拿起毛笔,在卷轴上书写下一个个“人”字,在“开笔破蒙”仪式中立志用心做顶天立地的人。

  开蒙启智传经典,童心圆梦向未来。一场典礼,一次启蒙,一生的“奠基”,此次活动将中国积淀数千年的优秀文化,通过仪式感和历史感满满的活动形式,传达了古往今来长者前辈对后生晚辈的共同祝福和期盼,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自我角色的转变,从而迈出人生的坚实一步。所有仪式完成,社区还为孩子们送上实用文具礼品,结束这难忘的一堂课。

  当天,社区还在广场上布置彩色气球“开学啦”拱门,为孩子们准备了小丑杂耍表演,更有桌面冰壶体验、垃圾分类游戏、足球射门等丰富活动体验区,吸引孩子们争相打卡体验,现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区内学校首次承办

  哈佛中美学生夏令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于晓玲)近日,为期9天的哈佛中美学生夏令营(HSYLC)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画上句点,这是该项目自2020年来首次恢复线下举办,也是区内学校首次承办北京会场活动。作为哈佛本科学院直属机构在亚洲极具影响力的暑期活动,今年,该项目北京会场活动,为来自国内各地的600名优秀高中生,带来一场中外年轻学者间最高水平的学术和文化盛宴。

  哈佛中美学生夏令营是规模最大的哈佛本科生、教职人员国际交流活动,自2006年首次在中国举办至今已持续18年。项目每年选拔邀请数十位来自哈佛的青年学者,来到中国与国内的优秀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学术文化交流,通过夏令营活动相识相知,共建互信。18年来,共计1500多位哈佛青年学者通过该活动首次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飞跃发展,并与中国学生结下难忘的友谊。同时,这一平台也向哈佛以及更多世界名校充分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学术风采。

  今年是该项目时隔3年首次恢复线下活动。9天的活动中,来自哈佛大学等海外名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的青年学者,准备了许多有趣的跨学科研讨的seminar和研究项目,带领学生们开展重要演讲、小组讨论、工作坊和社交活动,感受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内容体系和学术挑战,探索多元学科,透过各行业领军人物智慧,了解名校校园文化精髓,为同学们打开了解世界的窗户,提供了学习新知的机会,培养学术能力、领袖气质、公民意识和创业精神,度过一段丰富多彩、充实、有意义的暑假时光。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国际部3名同学也入营学习,学校16名高中学生加入志愿者团队,深度参与课堂,为营员学习保驾护航。

  首次承办该项目北京会场活动,离不开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自身“硬实力”。自与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人大附中联合办校以来,该校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并跻身成为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三金”学校(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北京学生金奥运动队、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每年有百余位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科技、体育、艺术赛事上获奖。同时,该校还不断推动教育事业走向国际化,2019年与芬兰文化教育部唯一授权的凯撒卡里奥体育学院开启联合办学之路,就“教育互学互研、冰雪特色教育交流、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等8项内容签署合作意向书,搭建起中芬教育合作交流的桥梁和资源共享平台;2021年9月,该校又与芬兰图尔库国际学校合作举办中芬国际高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交流。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哈佛中美学生夏令营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多元化、创新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也让我们积累了更多办学经验。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以最优的教育标准和服务水平,为经开区学生办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