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环境保护

“环境检验师”青头潜鸭再次现身亦城

20230306_005_10011.jpg

青头潜鸭在水中嬉戏。研究中心/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齐美娟通讯员陈颀)近日,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简称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杨峥、陈颀在进行“2022-2023年度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时于凉水河(经开区段)抓拍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身影,它们对于亦城甚至北京市来说,是妥妥的稀客。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青头潜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最受关注的关键鸟种之一。它们主要繁殖于俄罗斯东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越冬于我国中部至亚洲东南部,曾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候鸟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和人为干扰等原因,青头潜鸭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根据调查,2021年时,青头潜鸭全世界的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国内种群数量为600-800只,其生存和保护现状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据陈颀介绍,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确认其重要越冬栖息地,了解越冬地状况,为保护管理部门制定青头潜鸭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组织相关部门于2023年1月开展“2022-2023年度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研究中心承担了凉水河(经开区段)调查工作,并成功“捉”到2只青头潜鸭。

  据陈颀回忆,他们发现青头潜鸭时,这2只珍禽正在和7只白眼潜鸭混群活动,时而在水面中央捕食,时而躲进岸边的芦苇丛休息。“说它们是稀客一点也不为过。资料显示,十年来,在亦庄新城范围内一共才出现过5只青头潜鸭,3只在南海子公园,剩下的就是这次在凉水河(经开区段)发现的2只。”陈颀说,本次调查中,他们在凉水河(经开区段)约20公里长的河面上观察记录到13种水生鸟类,共计2019只,除了青头潜鸭,还有黑天鹅、琵嘴鸭、赤麻鸭、小鸊鷉、白骨顶鸡、绿头鸭、白眼潜鸭、斑嘴鸭、赤膀鸭、普通秋沙鸭、绿翅鸭、黑水鸡等,凉水河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岸边枯苇丛带来的隐蔽场所,给它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陈颀提醒大家,青头潜鸭胆子比较小,生性警惕,市民们千万不要惊扰。而只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才会吸引来青头潜鸭,因此它也被誉为“环境检验师”。

  在“亦城水好鸭先知”的背后,是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不断加大对凉水河(经开区段)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全面取缔排污口,减少污染物排河,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厂基础设施,实现了高标准处理污水。同时采用“生态治河”理念,建设了生态友好型的岸坡,组合运用了铅丝笼内盛机织有纺土石笼袋、麻网椰纤固土毯、机织土工织物等新材料、新技术,为护岸上的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保留了河道自然岸线形态,水生植物也进一步净化河道水质,每年都能吸引大群的候鸟来此栖息。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