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全区绿地面积1830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21平方米 北京经开区精心描绘城市生态画卷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强音与首都大地的盎然春意交相辉映。时值第47个植树节,北京经开区以满城新绿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

  近日,北京经开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树木长枝抽芽,“报春使者”露出小小的花苞,面朝暖阳肆意生长,共同勾勒出一幅美好春色图景。一直以来,经开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推动林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持续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走好“高精尖产业”与“高品质生态”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当前,经开区绿地面积达1830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一幅“城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生态画卷正在北京东南大地徐徐展开。

  日前,博大公园内,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携手荣华街道,组织郁金香舍社区“双报到”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等50余人,开展“清捡垃圾美化环境”公益环保活动;博兴街道亦城茗苑社区党支部,与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北京长城研修学院党支部、北京博大经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联合开展“植绿爱绿护绿共建美好社区”绿地认养共建活动……“党员红”“志愿蓝”与“生态绿”交相辉映,是经开区积极推进林长制的生动缩影。去年,经开区总林长全年共签发2个总林长令,对林长制工作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与落实,在此基础上,经开区进一步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强化各级林长主体责任,并将“企业林长”模式纳入社区林长体系,共同推进区域绿化共治模式深入发展。

  多年来,经开区坚持高精尖产业与人居环境建设并重发展,不断提高城市韧性,着力打造“花园里的新城”,让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充满活力的红色健步走道、供孩子们玩耍的休闲广场、沿路两侧打造的特色花景……天气回暖,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东侧的“街旁游园”内,不少周边居民在此散步遛弯,感受着闹市中的一抹绿意与宁静,漫步其中,可以看到不少海棠树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苞。这座紧邻学校和社区的小公园是经开区持续提升公园绿地品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打造与周边绿化、楼宇相融相通的公园绿地,进一步打造宜业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协调相关单位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去年,完成了河西区X91、X92、X95、X96地块绿化景观工程,加快推进林肯B街区项目等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全年拓展居民身边绿地19万平方米;在重要节日期间,以色彩缤纷的花卉打造城市景观,为城市提亮增彩,同时成功举办泡桐花节,以宏达路“泡桐大道”为主会场,融合赏花、创意市集、Citywalk和科技文化展示,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幸福。

  在一次次的疏解腾退、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中,经开区逐渐还绿于民,以林长制赋能生态精细化治理,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区域绿化资源保护。过去一年,经开区及时、有序开展树木修剪、行道树补植、浇灌返青水等养护工作,制定绿化养护等级绿地分布图,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积极落实绿色防控,重点解决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全年设监测点350处,其他虫害监测点380处,累计巡查19450公里,防治面积5002公顷;完善野生动物专业救助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截至今年1月底,昆虫数据库增至289种,鸟类总数增加至321种,占北京市鸟类总数的60%以上,还有红交嘴雀、赤腹鹰、白尾海雕等珍稀鸟类到访。在亦庄新城滨河公园,生态环境向好带来的变化让市民感受颇深。“这里风景优美,能遇到不少可爱的野生动物,是大家休闲、健身、亲水的绝佳场地。”市民杜先生说。

  当前,北京经开区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书写新时代的绿色答卷。在这片热火朝天的科创热土上,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生态相得益彰,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新质生产力典范区正加速崛起。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持续丰富花园街道、花园园区、花园工厂等场景,打造滨水生态廊道,“林长制+河长制”协同发力,构建一河三湖蓝绿生态骨架;探索“林长+”模式,营造绿化资源“共治共管”新局面,不断加速建设精品小微绿地,画好市民身边的“幸福圈”。

  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