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北京亦庄加速迈向具身智能产业黄金时代

  “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紧抓这一政策风向,依托前瞻性产业布局,加速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具身智能核心在于“脑力+身体”

  据央视新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解读”,具身智能是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都是具身智能的代表性终端和装备。

  形象来说,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有“脑力”有“身体”,以及能和现实世界自主互动。当前,随着AI大模型的进步,机器人的“大脑”更加聪明,正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其中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

  在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和室外百级台阶攀登,正备战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优必选首次将群体智能技术引入人形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亦庄打造了“1+6”产业体系

  让机器人既要有聪明的“大脑”,又要有灵活的“身体”,涉及产业链诸多环节。

  “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围绕‘天工’和‘开物’两大核心任务开展攻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品牌公关负责人魏嘉星表示。创新中心主要在做三件事:让人形机器人能有一个好身体,研发迭代“天工”;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能做更多事,开发了相当于大脑和小脑的“开物”;教会人形机器人怎么做,发布具身智能数据集。

  截至目前,在具身智能领域,北京亦庄不仅有聚焦共性技术的创新中心,还集聚了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发布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场景需求

  从创新的产品到完善的产业链,这背后离不开北京亦庄的前瞻引育。近期,北京亦庄发布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场景需求。

  此前,北京亦庄抢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五先计划”,分两阶段推进,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十大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创新企业、汇聚千名高端人才及万台级量产能力;到2030年,构建“全链布局、全栈自主”的创新生态体系,确立中国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及产业主阵地的地位。

  不久前,北京亦庄还举办了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发布会,揭晓九大标杆场景需求,宣布将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以场景驱动机器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未来,迎着政策“春风”,北京亦庄也将助推更多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自主创新、协同发展,迈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