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北京亦庄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

  近日在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一直以来,北京亦庄厚植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沃土,民营经济呈现出形稳、势好、质优的强劲发展态势。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北京亦庄也将精准整合资源,对接企业需求,助力民营企业在新时代赛道上持续领跑,为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

  高质量服务助企实现从0到1创新突破

  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集聚了全国90%以上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其中,众多民营企业敢闯敢拼、向“新”而行,谱写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亦庄故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单比特频数检测通过,块内频数检测通过,累加和检测通过,近似熵检测通过……去年3月,经开区企业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量子”)在小小的芯片里读取真空涨落,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超高速量子随机数芯片,并刷新了商用量子随机数的世界纪录。

  “研发途中面临的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没有其他科研团队交流探讨,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就充分调研现有工艺,认真推敲,严密设计,再难也不放弃。”国光量子董事长赵义博表示,“在此期间,经开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我们大力扶持,还通过相关服务保障措施,帮助我们解决了研发和生产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正是这些支持,让我们在艰难的研发过程中有了坚实的后盾,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突破,最终成功研制出多项全球首创产品。”

  在政策和环境支持下,民营企业凭借其蓬勃的创新活力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攻克前沿技术难题,突破行业瓶颈。与此同时,它们积极融入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通过上下游资源整合与跨领域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升级。

  近日,经开区企业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云”)与亚信安全携手共进,完成超融合软件与云安全产品的兼容性互认证。

  未来,这两家区内企业还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拓展产品集成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开发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正是经开区完善的产业协同生态,为超云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盾。”超云总裁房玉震表示,“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与区内优秀企业紧密合作,还能在面对市场风险与技术挑战时,凭借经开区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能力,更加从容不迫地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区域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的政策强音,为民营经济发展指引了方向,我们也期待继续扎根北京亦庄这片创新沃土,迎接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房玉震说。融媒体中心 李玉凤

  整车企业

  全要素服务推动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提及中国新势力车企,立足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是其中表现极为亮眼的一员。从小米SU7正式上市仅用时230天,便创造了新车企10万台最快下线纪录。正如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所说,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是在北京亦庄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小米汽车将深耕北京亦庄,继续扩大产能,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实现更好发展。

  回顾小米汽车与北京亦庄的同行道路,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11月,北京亦庄与小米签订合作协议,小米汽车落户经开区。彼时的北京亦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布局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等整车企业,并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随着双方的强强联手,北京亦庄坚持“企业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办的”,做好各方面服务保障,支持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技术研发有序推进。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小米奋斗的目标,是通过15到20年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小米汽车工厂……”在上市发布会上,伴随着雷军的介绍,大屏幕中出现了小米汽车工厂的俯瞰图,下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字样格外醒目。作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造园区,工厂满产后,每76秒就有一台崭新的小米SU7下线。

  如今,在小米汽车工厂的托举下,小米SU7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颗耀眼“新星”,交付量持续增长,2024年交付量超过13.5万辆,今年1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放眼区域产业整体,在链主企业带动下,北京亦庄汽车产业也正迈向新台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聚集了以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和海纳川、采埃孚等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

  在日前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雷军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代表参加并发言。“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关心、支持和爱护,让我们信心倍增。”会后,他表示,“小米创业的15年来,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我们要下决心让消费者体验最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比如将AI技术落地到各个终端产品上,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放眼全球,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雷军透露,电动汽车业务的成功为小米的整体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小米将继续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目前,小米汽车工厂在持续加快产能提升,更多新产品即将发布,一辆辆小米汽车正从北京亦庄“驶”下产线、“驶”向市场。融媒体中心 李啸

  生物医药企业

  厚培沃土成就“小团队”到“小巨人”蜕变

  “从只有8个人的小团队到如今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深感选择经开区是最正确的决定。”微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岩医学”)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盖伟说道。

  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创新发展的佼佼者,微岩医学于2019年在区内成立,始终深耕病原微生物精准检测,专注于将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应用于临床感染诊断,有效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覆盖面窄、检出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

  “公司刚成立时,只是一个8人的小团队,面临人员、场地和资金的不足,遇到了许多困难。”盖伟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需要建设开展感染宏基因组检测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但论证时发现难以找到合适的场地,企业发展一时陷入困局。经开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指导企业提申请、协调对接有关部门,并进行“一事一议”研究。很快,微岩医学就收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初选择亦庄,就是看好这里创新、高效、务实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现在我们更加坚信,选择经开区是最正确的决定。”盖伟表示。短短几年,在经开区肥沃的土壤滋养下,微岩医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自主研发的PathoLab?高通量病原实验室系统,实现了样本处理、核酸提取和文库构建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原本复杂的检测流程简化为“1人、1机、1桌、4小时完成”,大幅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此外,微岩医学还推出了全球首创的PIseqBSI?超敏外周血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检测血浆和血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大幅提升。

  如今,微岩医学已成长为拥有近300名员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不仅在北京经开区设立了科研中心,还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建立区域检测交付中心。

  “民营企业座谈会进一步强调了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坚定信心。”盖伟表示,微岩医学将以推动感染诊断实现颠覆式革命为己任,大胆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2025年,微岩医学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超广谱宏基因组病原检测技术、广谱靶向病原检测技术和快速微流控技术持续推进产品管线布局,推动“拳头产品”进入优先审批通道;进一步完善集检测设备、分析软件和检测试剂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解决方案,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深耕医院本地化准入。同时将以全国首个mNGS LDT试点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加快感染病原“检报一体机”研发,与更多医疗机构合作,早日完成中国病原“智慧天网”建设,为促进我国感染诊疗率先进入个体化医疗时代,以及提升国家疫情防控能力至全球领先水平作出贡献。融媒体中心 许淑芳

  机器人企业

  政策红利护航“小巨人”企业走向国际

  “我和身边的创业者们都很振奋!”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清科技”)董事长冯消冰关注到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就转发到朋友圈。他直言:“此次座谈‘科技含量’足,不仅有机器人代表企业,也有人工智能代表企业。博清科技是一家典型的机器人+AI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企业。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在北京亦庄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我相信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再上新台阶。”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亦庄企业,博清科技成立于2017年1月。冯消冰回忆道:“我是中国焊接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的关门弟子,从他和一代又一代师兄师姐手中接过焊接机器人的接力棒,开始做成果转化落地,创立了这家公司。”刚开始,团队只有不到20人,租了一间不到100平的办公室,逐一攻克图像识别、焊接工艺、环境自适应等技术难题,孵化出中国原创、全球首创产品——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

  8年多时间里,博清科技从0到1做转化,又从1到10拓市场。如今,冯消冰带领的团队规模已经扩大了十余倍,达到200多人,博清科技也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从产品谱系来看,博清科技推出了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通用机型、专用机型等近30个型号产品,自主研发了能适应户外强干扰的视觉传感器,发布国内首个焊接大模型,并研发出对标国外领先水平的焊接在线质量分析和决策软件产品。冯消冰表示:“形象来说,我们打造了一个从焊接机器人到核心零部件、再到软件系统的焊接‘装甲兵团’。”

  从应用推广方面,博清科技实现了“上天入海”全场景,国内国外双布局。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1亿元,已在国内船舶制造、油气化工、能源电力、核电工程、海洋工程等多个行业树立了标杆项目,并加速进军海外市场。冯消冰说:“去年,我们首次突破欧洲市场,获得了来自保加利亚的订单。截至目前,博清科技的焊接机器人已在新加坡、日本、刚果(金)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北京亦庄始终为我们提供坚实支撑,在政策、人才、融资、研发投入、银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冯消冰表示。他对2019年博清科技获得来自北京亦庄的投资扶持记忆犹新,当时团队规模尚小、刚拿下中石化的一个重点项目,亟需一大笔资金支撑研发和项目落地,“那2000万元的投资支持就像雪中送炭,帮我们度过了扩大规模的关键时期。”

  迎着时代的召唤,博清科技将勇立潮头,进一步做深技术、做大市场。冯消冰说:“接下来,我们将深度融合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做到智能特种机器人在工业焊接领域的第一梯队;还将围绕服务大国重器持续加码,实现技术和产品服务水平国际领先,加快全球化布局。在未来,希望博清科技能真正实现‘让智能特种机器人触达每个危险角落,无人则安,乐享制造’的使命,成为亦庄智造乃至中国智造的一张创新名片。”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