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经开区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 首例远程异地+分散评标项目完成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刘娜)12月4日上午,在北京市、北京经开区以及昌平区三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联动配合下,北京经开区顺利完成首例“不见面评标”项目,开启经开区跨区域“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新模式。

  首例“远程异地+分散评标”项目是经开区国家信创园一期项目(G4F-4-1#楼等18项)精装修工程一标段建设项目。当天,7位评标专家分散于三处场地,通过远程电子评标系统及专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音视频实时交互、无障碍交流、线上评审、在线打分、得分自动汇总、评标结果及评标报告系统自动生成,并且全程实时记录留痕。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路”。

  与传统评标模式相比,“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是在全流程电子化评标的基础上,创新实现评委全程不见面的异地评标组织形式,即由原来同一项目评标专家、业主代表集中于同一评标室评标,改为分散在不同评标室独立评标,评标专家、业主代表彼此互不见面。这一创新的评标方式,实现了由“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向“全网跨地线上交易”的飞跃,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降低了评标专家廉政风险,预防了人情腐败、提高了监督管理效力,在打击围标、串标进一步降低交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程异地评标是经开区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再探索、再创新、再突破。”经开区综合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是在全面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背景下,经开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平台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实现标准服务向优质服务跨越的一次实践。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专家在不同地点独立评标,提高了评标效率和公正性。

  据了解,“远程异地+分散评标”适用于跨地域招标、资格审核严格的招标项目、需要更高时间和地点灵活性的场景。为做好此次交易服务,综合服务保障中心交易平台工作人员提前对接,积极筹划,提供“评标室+远程评标室”场地,测试设备和网络系统,确保评标环节平稳顺畅。

  下一步,经开区将逐步和全市各区以及其他省市推广远程不见面开评标,使其常态化助推公共资源交易,实现“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经开区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助力。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