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公共综合档案馆正式开工建设
施工现场。 史明阳/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施工现场焊花四溅、打桩机忙碌运转、渣土车往来穿梭……伴着冬日暖阳,北京经开区公共综合档案馆项目工地上,建设景象一片繁忙。记者从北京经开区土地储备与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土储建设中心”)获悉,近日,位于北京经开区核心区北环东路和荣华东一路交叉口的经开区公共综合档案馆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北京经开区再添一座展示新城建设发展成就、延伸惠民服务触角的公共文化新地标。
据了解,北京经开区公共综合档案馆位于经开区核心区,紧邻区域商业中心、住宅区和地铁亦庄线,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9层,地下2层。项目以“功能复合、智慧绿色、简洁美观”为设计亮点,融合综合档案馆、数字艺术馆、综合展示中心三大功能于一体,包括档案库房、规划展览馆、展厅、数字艺术中心以及4D影院等功能空间,并将建筑整体与周边林地绿化融入城市肌理,全力打造体现北京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现代档案中心、展示交流中心、公共文化中心”。
上午10时,走进项目现场,打桩机与挖掘机相互配合,正在进行支护桩施工及基坑开挖工作,为后续建筑结构提供坚实基础。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施工工人和大型机械将逐步进场,施工高峰期工人预计达到5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基坑阶段还将采用大跨度、智能化、创新型的“基坑气膜”绿色施工新工艺,该工艺为北京经开区政府投资项目中首次运用。通过工地上方撑起的巨大“穹顶”,将整个施工现场完整覆盖,实现膜内全封闭环境,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扬尘、噪声等污染,进一步助力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工作要求落地见效,还可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加快工程进展。
土储建设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以“高效、互动、开放、共享”的理念,以高起点规划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安全文明工地、绿色施工样板,持续体现城市建设向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决心。经开区公共综合档案馆落成后,也将整体提升经开区档案事业信息化水平,创新档案开发利用;搭建起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众的沟通桥梁,用心用情讲好档案故事,更好地发挥“时代存档,为发展建档”的作用,为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