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北京亦庄发布营商环境十项创新举措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郑丽华)10月12日上午,第三届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峰论坛暨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交流会在石家庄经开区举行。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营商环境改革十大创新举措。北京经开区“接棒”第四届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峰论坛举办权。

  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经开区聚力产业集群发展,精心培育完善新质生产力最敏感的新产业、新科技、新要素、新服务,驱动全区各类优质资源“向新而优”,加快建设对新质生产力最友好的产业营商环境。从政策服务体系、人才发展、人工智能、绿色低碳转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监管等方面发布十项创新举措。其中,“基于大模型的Yi(亦)模式多元融合智能场景构建体系建设”项目荣获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创新大奖;“深化综合监管改革,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四智大厅”“打造证照0号管家品牌”等举措向全国推广。

  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改革十大创新举措包括:

  打造“向新而优”产业营商环境。一是全面布局未来产业,打造覆盖全面、分层分级、竞争有力的政策体系。二是大力实施聚链提升,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科技产业统筹部门+产业局+产业专班+平台公司+要素支撑”产业组织体系。四是实施全域场景开放,率先发布第一批18个区域级智慧城市创新场景需求,集中发布十大领域人工智能首批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以“新科技”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围绕强化主导产业领域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科技供给,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白菜心工程”,复制推广“揭榜挂帅”创新模式,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与“三城”、在京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对接机制。二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全市首创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打通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打造融通型特色载体,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在全市率先设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实施“龙头企业+服务机构”的培育模式,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专利风险评估等工作。

  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支撑,全市首创“1分钱”绿电奖励政策,设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相关奖励项目。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完善“园区+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搭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每年为企业提供不低于10亿度绿电,支持企业开展绿电交易。以点带面促进双碳示范,设立全市首个“零碳服务中心”和“绿电绿证服务站”,以全国首个金风科技碳中和园区为试点,推动建设经开区首家碳中和教育示范基地,打造12个碳中和试点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入选“无废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

  依托“亦企服务港”打造为企服务新生态。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创新建立以“亦企服务港”为主要载体的高质量为企服务工作体系,融合职能部门、属地街镇、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服务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整合和变革性重塑,打造“区域全覆盖、力量全动员、服务全响应、问题全处理”的为企服务工作机制,创新连接横向和纵向政府治理体系,由亦企服务港、迎商中心、接诉即办构成的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横向“纬线”,与各专业部门的纵向“经线”一起形成合力,构建企业诉求全覆盖、领域全覆盖、阶段全覆盖、规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为营造公平、友好、有归属感的产业发展生态发挥作用。

  以“人工智能”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将人工智能作为强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经开区全域孵化、全城应用、全面赋能。一是升级支柱产业发展环境,完成全市最大规模公共智算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首个数据训练基地,发布全市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等。二是营造自由便利投资环境,构建“两区”建设服务支撑体系,打造全市首批数据跨境服务站,基于“企业链”开展数字营商平台建设。三是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建设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的四智大厅,完善智能化供给体系。四是打造智能精细城市环境,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时空全数融通体系,形成全网业务协同体系,推动全景治理智能应用。五是打造和谐包容民生环境,搭建全市首个智慧养老健康监测场景,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民生服务场景,首创“Yi模式”方法体系,荣获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创新大奖”。

  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深入落实3号文相关要求,在推动场景落地基础上,结合经开区实际推动优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一件事”服务模式。坚持“事项+事务、审批+监管、业务+数据”的理念,逐项梳理优化内容,通过事前提供业务指导、事中扩展事项范围、事后开展效果评估、全程实施数字化运营等方式,实现国家和市级42个场景高效落地。创新推出“证照0号管家”智能应用品牌,建立“一企一档”,全面汇集审批过程中的过程信息、结果信息、预警信息,依托企业审批档案,从证照管理、进度告知、政策推送、关联事项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审批全流程,为企业提供既无需见面、又无处不在的管家服务。全国首创“高效办成一件事”版办事攻略,展示事项办理的全流程环节,企业可按需查看审查具体要求,分类梳理事项办理审查标准,靠前一步从企业视角预测“企业还要办”的事项和事务。

  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审批模式。对自动驾驶、餐饮机器人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审批模式,采取“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措施,加快新产业新业态落地、健康规范发展。一是适应餐饮机器人新业态发展,量身定制“一器一策”许可方案,梳理形成《餐饮机器人许可规范》,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材料供应体系,并颁发全国首张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机器人餐饮类新业态率先落地。二是升级发布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便利化措施管理政策,通过异地封闭场地测试项目豁免、异地测试能力互认、“关联主体”互认、分别就“三同”与“非三同”车辆优化申请流程等措施,为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优势打造更加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便利化政策应用后每百台车辆最多可节约50%以上时间成本,降低近80%测试成本。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聚焦引进培育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实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构建形成“产业升级基金+种子基金+科创基金+人才基金+市场化子基金”的全链条政府投资体系,助力人才创办企业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布实施“人才十条”2.0版政策,为用人主体授权赋能,把人才评价主导权交给企业,最大程度发挥用人主体积极性。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集成电路等领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人才保障。

  打造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示范区。聚焦重点“产业链”,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等服务资源,创新建设高品质“服务链”,推动“政策服务、人才服务、金融服务、零碳服务、企业法规咨询、创新支持服务、‘走出去’服务、共享空间服务”八大功能在北京经开区“迎商中心”落地,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打造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示范区,进一步营造充满温度的普惠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综合监管改革。依托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优势,全面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一是首创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统筹建设模式,打造“风险+信用”为基础、“分级分类+协同”为关键、“科技+共治”为驱动的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二是推行非现场“无感”监管手段,首创基于大模型的实验室智能监管场景,以技术应用实现闭环监管。三是打造“综合查一次”检查机制,深化“一码检查”提高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执法监管效果。四是搭建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有效实现“一库汇聚融合,一端智慧执法,一网协同联动,一图指挥调度”,提升执法效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