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党校打造四个“现场”推动教研工作提质
开展专题走访、组织座谈交流、开发现场课程……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工委党校聚焦党校主责主业,立足区域特色,坚持以实践为导向,通过现场工作法,不断提高党校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和咨询建议的针对性,切实推动教研工作提质增效。
大力开展调研情况在现场掌握
“视听产业园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复的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国家级视听产业园……”“这是京东方最新的研究成果,下面为您介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企业办公现场、在工厂生产现场,少不了党校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通过细致观察、亲身体验,收集分析数据,了解实践动向,不断推进教研与实践相贯通。
同时,党校还建立了常态化调查研究机制,科学谋划和制定年度调研方案,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实践类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打好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和参与调研80余次,深入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及社会民生发展相关的120余家企业。“我们深入推进蹲点调研,针对重点现场教学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和动态观察,加强调研工作的全面性、深入性和持续性,不断更新现场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有关负责人说。
深入交流沟通思想在现场碰撞
“从企业发展历程、科技成果展示到党建文化墙,每一处内容都非常详实、催人奋进。在这里,我可以了解企业创新,领悟党建赋能,感受区域特色,这样的党课很有意义。”在金风科技智慧园区,一位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的青年党员感叹道。这一幕出现在党校依托区域特色,为区内外党员精心打造的现场教学基地现场。在区内,这样的教学基地不止一处,这离不开党校工作人员一次次在企业、园区现场开展的座谈交流。
通过深入企业、园区开展交流座谈、主题研讨会,党校将各产业中的优质企业开发成为现场教学基地。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经开区国家信创园等反映新质生产力亦庄实践的园区皆被纳入党校“三色”实践课程体系,成为日常开展党员培训现场教学的“第二课堂”,区内外现场教学点达到108个。
注重凝练提升课程在现场开发
为进一步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讲好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亦庄故事,党校坚持系统思维,突出示范性,强化针对性,确保实效性,不断打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题、教学设计、体验互动及讲授内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的核心价值,着重打造现场教学党的建设品牌、科技创新品牌、生态文明品牌、亦庄实践品牌、营商环境品牌。
科学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星箭一体、营商环境、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特色路线,最大限度发挥现场教学基地的协同效应。目前已开发主题鲜明的实践类课程30门,丰富了课程资源,筑牢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 作风在现场锤炼
制定培训计划,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召开教学课程专题研讨,定点定向打磨课程内容;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全面夯实队伍理论基础……为组建一支业务精湛、本领扎实的现场教学讲师队伍,党校建立了集体学习、集中备课、集体打磨、集中试讲、集体评课的良好工作模式,营造人人是教员的工作氛围。
“未来,我们将持续践行‘现场工作法’,将科学发展的经验转化为教学课程、把开拓创新的实践者转化为教学师资、把改革开放的前沿转化为教学课堂,推动教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对接。”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党校将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和自身职责使命,逐步构建亦庄新城全域化教学阵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党校的智慧和力量。融媒体中心 黄巧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