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布局合成生物赛道迎来新机遇
近日,《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明确了未来三年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蓝图。作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经开区在布局合成生物赛道方面将迎来哪些新机 遇?
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产业亟需核心关键技术,引育不少于5个合成生物学领军团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在重点应用领域落地一批创新产品,新增3家合成生物制造上市企业,引育5—10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优秀初创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1—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指出,到2026年,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示范应用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北京创新策源、津冀承接支撑、辐射带动全国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同时,《行动计划》提出了加速提升原始创新能级、夯实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加大产业内核培育力度、提升开放协同发展水平、营造示范先行政策环境等五方面10项重点任务。其中,在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行动计划》强调要重点围绕高效菌株构建、关键生产工艺开发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在高效高精度的基因编辑、大片段基因人工合成和染色体整合、新分子生物合成设计、代谢产物监测与精准调控、高端生产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区内合成生物企业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莉博士表示:“北京市此次发布行动计划和政策支持措施,对医药企业是一项重大利好,增强了我们对‘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的信心。”据介绍,华昊中天是一家依托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抗肿瘤创新药的生物医药公司,经历20余年的发展,已围绕合成生物学建立了三大技术平台,即组合生物合成、微生物发酵生产、微生物药物制剂开发。公司产品研发管线涵盖1款已商业化的产品和19款在研项目,核心产品优替德隆注射液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是全球唯一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上市的化疗新药。
目前,经开区已经聚集了多家合成生物企业,包括专注于重组蛋白生产和抗体开发的义翘神州、致力于实现功能组分与先进材料的绿色生物制造的衍微科技等,具备高水平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是推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
在强化配套服务供给,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引导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产业空间保障,为合成生物制造工艺放大和绿色制造提供研发空间、生产厂房和工业用地,并提供符合合成生物制造特征的配套基础设施。为营造优质的产业空间,经开区率先打造天空之境—合成生物制造先行示范园区,利用北科建园区在建二期项目成为合成生物制造拓展区,谋划旧宫镇片区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在面向国际创新资源规划建设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中,专门地块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储备园区,预计累计可提供约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加快布局合成生物赛道,离不开具有引领性的政策体系。在生物医药领域,北京经开区搭建了“1+N”政策体系,已面向细胞基因治疗、高端医疗装备出台两项专项政策。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会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出台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从而引聚一批全球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研发机构和知名科学家,初步形成完整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的产业集聚群和创新群,打造北京合成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融媒体中心 李啸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