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站正式开通运营 实现京津城际列车在北京市内多点停靠
乘客与亦庄站合影留念。 融媒体中心 吴江/摄
乘客们有序通过闸口。 融媒体中心 吴江/摄
“列车前方到站,亦庄站。”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京津城际列车在北京市内多点停靠,亦庄新城市民也正式迎来“高铁时代”。
正式运营首日
亦庄站迎来客流高峰
亦庄站在正式运营首日,就迎来了客流高峰,站前广场、候车室、站台,人头攒动。
早晨8:15,离C2610次列车检票还有十几分钟时,已有乘客在检票处有序排起了长队,据介绍,他们大多是来自亦庄新城的市民和职工。
“之前带着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去北京南站,需要来回倒地铁,其实还挺愁人的,现在从亦庄站乘车,不需要倒车了,而且仅需11分钟就能到北京南站,真是又快又便捷。”家住亦庄新城亦城景园小区的李秋含,携妻子、幼儿乘坐C2610次列车前往北京南站,稍后,他们将在北京南站乘车前往青岛度假,正式开启国庆长假里美好时光。
在C2610次列车到达后,铁路工作人员有序引导旅客上下车。
“我们通过新闻报道,看到亦庄站开通了,而且这个站离环球影城更近,今天就和妈妈来体验一下。”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小学四年级学生于琛泽兴奋地表示,以后从天津来环球影城更方便了。记者观察到,北京南站到亦庄站最快10分钟,亦庄站到天津站最快25分钟。
当天,国铁北京局安排开行列车6对,上、下行各6列,早高峰6:00至9:00间安排经停亦庄站的进京高铁4列,晚高峰17:30至20:30之间安排经停亦庄站的出京高铁4列。其中,开往北京方向的车次分别是C2608次、C2552次、C2002次、C2610次、C2628次和C2256次,预计亦庄站上车旅客近300人,下车旅客约520人;开往天津方向的车次分别是C2001次、C2213次、C2117次、C2259次、C2025次和C2623次,预计亦庄站上车旅客约460人,下车旅客约280人。
亦庄站与红旗交相辉映
“爱国情怀”在亦庄具象化
站在亦庄站站前广场,视野中最不能忽略的,是一抹最鲜亮的“中国红”。道路两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花团锦簇的国庆景观小品,与崭新的“亦庄站”三个大字交相辉映,亮出祖国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来往旅客争相打卡。这一刻,亦城市民的“爱国情怀”,也在亦庄站具象化。
“还是得感谢咱们的祖国强大,把高铁开到了我们‘家门口’。”家住亦庄新城青年公寓小区的孙女士感叹道,在亦庄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了,当天,她特意赶在亦庄站正式运营首日体验乘车,为祖国母亲庆生。
专门赶来为祖国母亲庆生的,还有来自天津的初一学生王辰。“我妈妈在亦庄工作,我在天津上学,妈妈每周都会乘坐京津城际通勤,亦庄站开通后,妈妈往返天津就更方便了。”王辰感叹道。
铁路爱好者王先生,则是用“集邮打卡”表达着对祖国母亲的纯质情感。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国庆节当天的首趟车票,车票下面写着“欢度国庆,祝福祖国,中国铁路祝您旅途愉快”几个字。“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想要带回去留个纪念。”王先生表示。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有温度的服务触手可及
历时约5个月施工改造的亦庄站,以全新的面貌向旅客们“敞开怀抱”,让有温度的服务触手可及。
走进明亮洁净的候车厅,崭新齐全的设备设施让人眼前一亮,现场可以看到站内设有2条进站通道和2条出站通道,进出站闸机16台、半自助闸机4台,可满足旅客快速进出站需求;一改传统售票模式,设置了综合服务中心,开设售改退窗口、银通卡窗口和公安制证窗口,实现解答问询、重点帮扶、售票服务等一体化集成服务。同时,候车厅内还设有母婴室、第三卫生间,以及一台方便旅客免费充电的自助手机充电站,尽力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顺畅的出行服务。
相应的城市保障也早已就位。北京经开区城市运行局积极推进亦庄站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各类市政管线,可容纳300多辆机动车和500多辆非机动车,同时对站前广场1万多平方米绿化广场进行提升和铺装,进一步提升站前广场环境质量。同时,协调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公司,以及自动驾驶网约车公司,全方位、多层次做好公共交通接驳服务。
记者观察到,亦庄站站前广场引入了通往亦庄核心区的专232路和通往通州台湖镇方向的T110路公交线路,方便旅客出行。据悉,在亦庄站正式运营前,北京公交集团亦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就开展了对专232路公交线路的调整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踏勘、线路调整方案分析,解决了实际路况下的运营问题,最终确保了专232路平稳有效接驳亦庄火车站,为亦庄站再添暖心服务和亮丽风景。
北京经开区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壮大“骨骼系统”、畅通“毛细血管”,同时也全力助推交通一体化成果惠及亦庄新城的产业人才和居民群众。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的正式开通,北京经开区也将进一步依托“轨道上的京津冀”,把交通通达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胜势,促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人才交流、创新共赢,共同谱写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 李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