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正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32周年,北京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走好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之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用实际行动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当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任务先锋,发展高精尖产业先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先锋,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先锋”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的烙印也深深镌刻在城市的记忆中,融媒体中心派出骨干记者,连日来分兵多路,前往政务服务中心、亦企服务港、南海子等标志地采访,感受新征程开路先锋建设火热景象。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jpg

文博大桥。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2.jpg

政务服务中心。 郑丽华/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3.jpg

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4.jpg

经开区国家信创园。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5.jpg

南海子公园。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6.jpg

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7.jpg

亦企服务港。融媒体中心 吴江/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8.jpg

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在路上。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9.jpg

汇龙森科技园。 融媒体中心张 磊/摄

来亦城打卡 10个地标感受改革创新的魅力10.jpg

北京机器人产业园。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亦企服务港

  集成式服务管家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计划对部分生产环节工序进行信息智能化改造,同时希望对海外业务法律条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帮我们搭建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吗?”近日,北京中彩印制有限公司向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进行求助。亦企服务港充分发挥党建平台作用,邀请了北京途灵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和经开区律师协会,举办“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活动,为企业搭建上下游资源平台。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活动是亦企服务港当好集成式服务管家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在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活跃着近10万家市场主体,为了及时、精准支持企业发展,11个亦企服务港扎根在各自所服务的片区,以党务、政务、服务、商务“四务合一”,全力打造“一港集成、多港联动、无界服务、京策速达、主动治理”的亦庄模式。通过亦企服务港的就近服务、集成服务、见面服务,让企业第一时间知晓所需要的政策、找到所需要的资源、解决所关注的问题。

  今年,亦企服务港紧紧围绕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履职尽责,主动担当,发挥产业一线探针和中枢纽带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企业为本、服务闭环,形成一站直达、全域联动的服务新模式,构建党建引领、资源集聚的闭环新机制,打造暖心高效、专业便捷的服务新平台。

  上半年,亦企服务港每周平均举办17场企业服务活动、每月解决137件企业诉求。自2019年成立以来,亦企服务港服务范围已深度覆盖全区,办结企业诉求7000余件,持续放大着亦企服务港科技创新“加速器”、产业发展“助推器”、营商环境“倍增器”、人才服务“传感器”的优势作用,为经开区建设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勇当开路先锋。 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

  政务服务中心

  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政务服务中心(又称“亦城客厅”)在北京经开区改革发展的源泉之地“小白楼”原址上重建,延续了老一辈建设者的开拓创新精神,承载着北京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实践,是全国首个新生代政务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共6层。

  这里是政务服务办事厅,实现区级大厅及税务、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专厅等“一门进驻”,可办理2000余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延伸服务事项,让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北京经开区以打造全国数字政务标杆大厅为目标,实现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运营智能化,通过线上智能化技术和线下暖心服务的无缝衔接,推出无缝化智能导办、真人化咨询服务、立体化服务分流等服务场景,使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事,实现服务有温度、被动变主动,以“服务智能化”应用场景探索出“无感才是最好的体验感”。

  这里是企业发展加油站,一层的“迎商中心”是全国首家“一站式入区服务集成平台”,分设有“政策服务、人才服务、金融服务、零碳服务、企业法规咨询、创新支持服务、‘走出去’服务、共享空间服务”八大中心,可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增值化服务,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赋能。今年以来,迎商中心已累计受理企业咨询、来访3700余次,服务500余家企业落户经开区,组织政策解读活动40余场,惠及企业800余家。

  这里还是科技创新展示厅、政民互动会客厅,北京经开区充分利用楼内空间资源展示四大主导产业高精尖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公众了解经开区的窗口。同时,免费开放迎商中心、企业服务专区、活动报告厅等场地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进行路演、发布活动。此外,楼内设置敞开式“透明化”窗口、母婴室、阅览区、饮品吧台,以及医药箱、轮椅、花镜、文具等各种便民设施,让企业群众全方位体验“主人翁”般的办事感受。

  这样的政务服务大厅,你心动了么?来北京经开区万源街四号“亦城客厅”,开启属于你的体验之旅。融媒体中心 郑丽华

  经开区国家信创园

  构建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坐落在经开区东部通明湖畔的经开区国家信创园,是由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唯一的国家级信创园区和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主要承担培育国产信息技术体系、保障信创工程战略的任务使命。园区总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按照“园湖风貌、国际风度、科创风范”规划理念,以“科技+文化+生活”公园城市为形态,集聚一批硬科技园区,建设全功能亲水商圈,配套通明湖万豪酒店、通明湖万达商业港、通明湖中演大剧院、通明湖会展中心等多元化服务设施,在亦城东部呈现一座园湖共生、产城相融的信息城、公园城、样板城。

  经开区国家信创园立足国家信创战略承载地、网络安全支撑地、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功能定位,以国家点题、园区领题、企业答题、市场判题“四题联动”应用创新模式为路径,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园区建成国产“安全链”,培育了国内自主可控度最高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信息技术底座,集聚了全国90%以上的信息技术龙头企业,落地企业超过33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园区建设国家“根社区”,建成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开源社区,布局最完整的“两中心两平台一院一论坛一基金” 7+X基础平台,形成众智众创众享的通明湖特色开源创新生态。园区搭建应用“场景库”,建设各部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实验室,形成链接金融、能源、交通等八大行业信创应用的科技馆、产品库,输出中国技术、中国体系、中国方案,实现自主技术从这里出发的愿景,成为北京经开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缩影。 融媒体中心 李玉凤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

  打卡未来出行感受自动驾驶魅力

  在这里,集结着Robotaxi、无人接驳车、无人配送车等“自动驾驶天团”;在这里,全景式呈现自动驾驶的“亦庄实践”,这里就是坐落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

  走进运营中心展厅,视频、沙盘、模型等多元展示方式勾勒出先行先试的未来出行试验场和发展蓝图。自2020年9月以来,北京市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区域启动建设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按照“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开展建设。如今,北京亦庄已构建了一个城市级的工程试验平台,全面落地了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无人接驳车、无人零售、无人配送车、干线物流、无人环卫车、无人巡逻车等八大场景示范,示范区还持续推进“五站两场”场景开放。

  “很神奇”“自动驾驶给人们带来便利”“在这里看到未来”……越来越多来到运营中心参访和体验的代表团,从各国政要或大使馆代表,到中外企业家代表,甚至学生、网红等团体,都忍不住为北京亦庄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实践点赞。俄罗斯莫斯科市代表团在无人接驳巴士上纷纷拍照留念,并表示:“北京亦庄的创新实力令人赞叹!”古巴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里奥表示:“这里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能够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达特茅斯学院中文系主任严蕾感慨道:“整个过程就像在公路上展望未来,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高科技时代的脉动。” 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汇龙森科技园

  为企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服务

  坐落于北京亦庄科创十三街的汇龙森科技园,由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是经开区首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市第一批“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汇龙森科技园构建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围绕企业需求,搭建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计量、中医药、新材料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并配备专业化服务团队,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提供有效支撑。发起设立覆盖天使、VC、产业化等不同阶段的投资基金,深度孵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与海外孵化载体紧密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带动人才、技术、企业等资源双向交流。同时,引入国际科研机构及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孵化网络。

  通过建设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汇龙森科技园累计孵化和服务科技企业5000多家,引进和培育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从园区走出了以康龙化成、神州细胞、泛生子等为代表的20多家上市企业,涌现出以楼柏良、谢良志等为代表的6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在孵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规上企业51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北京亦庄的一个重要地标,汇龙森科技园以其专业、高效的服务和卓越的孵化成果,充分展现了北京亦庄改革创新的朝气与活力。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共拥有5家国家级孵化器、13家市级孵化器、3家区级孵化器,为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链条,汇聚、激发、释放着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添足动力。 融媒体中心 李玉凤

  北京机器人产业园

  成为通往未来世界的加速器

  北京机器人产业园位于经开区经海五路3号院,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聚焦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品,联合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实现机器人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产业服务、商务办公等复合功能,打造“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应用场景”的亦庄模式,实现技术突破、产值提升、生态优化的目标。

  协同创新能够有效地汇聚和整合创新资源,促进深度合作,提高创新效率。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以长木谷、合鲸科技、优必选、博大网信、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企业,即将导入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多个行业服务平台。此外,“机器人大世界”就位于北京机器人产业园47号楼,展厅面积为2000平方米,包括“开启机器人世界”“探索未来世界”“重塑新质生产力”“未来生活体验区”四大板块,集中展出30余家企业的40余件展品。同时,国内一流的机器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国内首家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都落地于此。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北京亦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机器人产业园成为连接未来产业的前沿平台和通往未来世界的加速器。 融媒体中心 李浩宇

  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促区域经济增长

  从确定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开始算起,坐落于荣昌东街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回看其发展道路,2016年,曾经的印刷机制造基地蜕变成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新的篇章随之展开。自此,这一拥有两个大型展馆、一个会议中心与三个户外广场的会展中心成了北京亦庄的“国际会客厅”,引聚着全球目光。

  由于场馆源于工业厂房改建升级,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保留了丰富的工业遗存,践行绿色、节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室内展馆面积30000平方米,可提供一站式会展服务。经过近十年的运营,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成长为首都南部最具特色的专业展览会议举办场馆,已成功举办百余场活动。这其中,不仅有机器人、5G、芯片、无人机、源代码等科技类展览会,还有动漫、游戏、房车、啤酒等文化类展会,吸引大量人流和物流,会展的经济效应通过产业链条传递到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当下,北京经开区保持城市更新“进行时”,为老园区老厂区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正因如此,在经开区,与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有着相似蝶变经历的园区还有很多。天空之境·产业广场从达涅利公司的冶金设备生产基地升级成为北京市首座“摩天工厂”;盘活雪莲羊绒项目,新规划的空天街区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执城市更新之笔,北京经开区正擘画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的画卷。 融媒体中心 李啸

  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

  推动“科文”“数实”融合发展

  一年一度的“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即将来袭,今年开幕式演出场所依然是位于亦庄新城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嘉创二路6号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如今,早已“火”出圈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凭借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完善的商业生态、便捷的延伸服务和多元的娱乐场景获得了人们的长期关注和持久喜爱,充分发挥着凝聚电竞粉丝、融合城市情感、营造文化氛围的作用。

  晚上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活力街区和广场上,在红蓝线条交织的迎宾雕塑、北京地区最大的裸眼3D大屏、京东英特尔电子竞技中心的“陪伴”中,市民们悠闲惬意地吃着烤串喝着啤酒,不远处是车来人往的住宅区和肩负发展重任的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科技感、文艺范儿、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亦庄新城独有的画面。这场与美食的对话始于今年4月以“FutureOn未来在亦城上演”为主题的电竞狂欢节的上演,为期六天的活动吸引了23000余人次到场。而这正是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在非比赛日着力营造的场景。电竞狂欢节、演唱会、特色集市、集装箱街区等主题活动的落地,助推了城市文化服务水平和城市消费能级提升,为城市文旅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思路,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兼具颜值和智慧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在“网红赛道”上狂奔的同时,更在不断地通过一场场电竞比赛、文化活动等进行着融合产业特色、丰富亦城百姓文化生活、激发消费活力的创新探索,旨在推动“科文”“数实”“两业”的融合发展。未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所在的台湖片区也将依托其和区域内绿地空间等推动更多兴趣场景项目落位,通过构建电竞潮玩综合体、举办跨次元文化节等举措,形成圈层化的青春磁极,打造高显示度主题文化街区,实现区域建设转型快速推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北京亦庄、留在北京亦庄。 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

  文博大桥

  铺就高质量发展“康庄大道”

  处暑过后,初秋的气息开始弥漫,朵朵白云在天空堆砌起座座小山,倒映在凉水河水面上,文博大桥镶嵌于天水之间,宛如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绝佳风景,美丽而治愈人心。它的美来自现代感十足的“高颜值”,更源自它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承载的重要交通使命。

  文博大桥是北京经开区第一座提篮拱桥,它“身长” 165.2米,“体宽”49.3米至65.8米,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臂膀”孔武有力,自去年底通车以来,有效缓解了荣昌西街西口、荣京西街西口两侧大桥的拥堵,早晚高峰,桥上往来通行车辆川流不息,令人目不暇接。不只是能力强,它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景观桥,通体纯白色的外观设计让它最大程度地实现“景观”与“观景”的双重价值,焕新了城市面貌。与凉水河的朝夕“相伴”让它也生出似水般的“柔情”。白昼晴空,它是忠诚的“侍卫”,守护立于桥上人行步道观景台的市民,尽情远眺凉水河十里锦绣;夜幕落下,它化身为“舞者”,以交替变换的绚丽灯光为“舞步”,为城市夜景增添氛围感。这份“善解人意”让它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和称赞:“文博大桥不仅在疏解交通拥堵上起实效,让我们每天节省了十几分钟的通勤路程,更是我们每天上下班路上的一道怡人风景!”

  但它不会是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唯一地标。自《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发布以来,经开区聚焦一“桥”一“路”,围绕路网优化提升做文章,推动五环路大羊坊桥(东向北)出口匝道、京沪高速(四环-五环)、景盛北小街、环宇东一路、景盛北一街等多项工程,通过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等多个维度,使得道路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堵”转“畅”,重塑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一座座桥、一条条路串珠成线,成为支撑亦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骨架”,为创业者成就梦想铺就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吸引一批批创业者在经开区安家落户,大家说:“从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这里满足了我们的所有需求!” 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

  南海子公园

  “南囿秋风”打造“北京新绿心”

  荷花尚未谢幕,秋风却已吹起,吹皱了南海子公园的水面,也将一份清凉和满目葱茏送到了市民跟前。对于亦城人来说,南海子公园有着独特的魅力,也占据着心中独特的位置。因此,打卡北京亦庄,这里是必来的一站。在此,能领略“鹿鸣”伴“南囿”、“雁影”潜“熏风”的美景,亦能聆听一段昔日著名景点成为今日“生态绿肺”的故事。

  历史上的南海子曾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的狩猎场,“南囿秋风”曾在明代被列入著名的“燕京十景”。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子地区原有的湿地逐渐消失,后因非法挖沙取土形成了大沙坑。随着周边旧村改造的推进,大量建筑垃圾被运至此地,大沙坑又变成了垃圾场。“南囿秋风”黯然退场。

  为了重现南海子生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南海子公园一期终于在2010年9月建成开园;二期也在2019年7月顺利开园。如何给园区、湖区起一个优美且富有内涵的名字?南海子公园为此专门开展了征名活动。在经过专家评审团讨论后,原南海子公园一期定名为“南囿园”,南海子公园二期为“熏风园”;“鹿鸣海”和“雁影海”则作为一期、二期湖区的名称,一幅“南囿闻鹿鸣,熏风赏雁影”雅致景象跃然眼前。

  从垃圾遍地到草木葱茏,从污水泥塘到碧波千顷,如今,“南囿秋风”历史文化风貌逐渐清晰,南海子公园也已经成为集自然休闲、健身娱乐、科普宣传、承载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公园。据了解,未来南海子公园将以现代技术手段重现南海子千年历史脉络。同时,逐步完善南海子区域绿化工程和水系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区域人居环境,在深度融入“花园城市”建设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迸发新的活力,在全力打造“北京新绿心,亦庄金名片”中留下多彩一笔。

  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

  王红/制图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