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新城工业用地(类)项目城市更新实施细则》发布 经开区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路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启工业用地履约监管模式,实现工业用地闭环管理;建立以收储、回购为第一导向的更新方式,保障产业空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项目审核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日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工业用地(类)项目城市更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发布,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盘活低效存量用地,持续推动实践创新,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路径。
在顶层设计方面,北京经开区更是迈出了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并提出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都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形成了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发布后,北京经开区于2023年率先编制《亦庄新城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作为全市范围内首个区级城市更新政策,其落地标志着经开区在持续强化区域各类用地监督管理,稳妥有序推进存量资产盘活,汇聚蓬勃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协调融合、绿色生态的现代化亦庄新城方面夯实基础。2024年为衔接市区两级政策,北京经开区顺应国内外产业形势发展变化,聚焦制约新质生产力及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把以产业空间保障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区域特点,形成《实施细则》并发布。
《实施细则》完成“三个升级”“三个明确”和“一个创新”。
《实施细则》对工业用地项目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升级。明确引导方向,调整城市更新方式顺序,以收储、回购的更新方式为第一导向,促进存量工业用地项目循环再利用;为提升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对原审核流程进行升级,分为简易流程和全流程,自主升级、整体出租,以及已经认定的孵化器、加速器项目适用于简易流程,其他类城市更新项目适用于全流程;提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路径,为存量工业项目明确更新方向,疏堵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优质产业项目提供空间保障。
《实施细则》明确工业用地项目城市更新三种模式:鼓励通过收储、回购方式再利用工业项目,通过市场化收购方式盘活涉法涉诉、长期停工类项目;鼓励通过产业升级或拆除重建、空间改造进行自主升级,或整体出租利用;允许原自用的园区在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申请转为特色产业园区对外出租经营。
《实施细则》创新工业用地履约监管模式,首次提出通过签订土地利用协议实现工业用地闭环管理,为工业用地回购提供有效法律途径,保证回购权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在“星网模式”经验基础上,对新出让及已出让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完善退出机制,“一地一策”实施精细管理,让工业用地回归“制造业载体”和“关键性生产资料”的根本属性,充分提升空间再利用效率,实现对工业用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业向“新”,以新提质;城市更新,向“新”而兴。城市是生产要素聚集、投入产出高效、公共产品丰富的规模化空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支点和重要实践场域。据开发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经开区将在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更新的基础上,推动全社会领域城市更新,依托各项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总结经验做法,为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新产业人群,探索城市更新新实践,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贡献新的“亦庄经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