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打造职住平衡新生活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亦庄新城被高速路、快速路和河流分割成11个空间组团;总体职住平衡率约为80%,在全市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在新城同时居住并就业的人员,交通出行量占新城总交通出行量的55%……这份数据来自于北京亦庄产业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城院)出具的亦庄新城交通运行“体检报告”。
这些数据为亦庄新城未来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优化交通网络、提升通勤效率,并缓解特定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
近日,产城院对亦庄新城整体交通运行特征进行了全面“升级版”调查分析,并透过“数据”看“现象”,深挖城市运行交通规律,为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交通、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进一步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为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监测提供了更加智慧、立体、实时的支撑。早在2021年,我们开始采用手机信令数据,来分析用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行为特征,以此勾勒出亦庄新城居民在城市中的交通活力规律曲线。”产城院交通专业技术负责人介绍,在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手机信令大数据凭借着时间连续、空间完整、被动采集、真实无感知等特点,经过高度不可逆的匿名安全处理后,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成熟的数据源。把这些获取的数据综合到一起,便基本能够掌握城市交通的宏观运行特征。
城市不是一天建设而成的,想要深入了解每座城市背后独特的交通运行特征也非一蹴而就。在多年数据累积的基础上,产城院不断探索更新的技术手段,以期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2023年,产城院与地图服务提供商深度合作,为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直观的参考。“在同一时段的225平方公里内,城市总体运行、各等级道路、进出城道路、热点区域路网哪些路易发生拥堵、高峰期拥堵时长一目了然。”该技术负责人说。
从最基础的“人工自助”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到后来隔几年进行一次的出行问卷调查,再到如今最新应用的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地图路况信息采集,近20年时间里,产城院(前身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坚持每年调查,用一串串不断更新的数据、一张张点线结合的分布图见证着城市变化,这本亦庄新城交通运行“体检报告”既“厚”又“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调查为经开区各部门及区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决策的方向。”该技术负责人说,在经开区相关部门组织论证市郊铁路亦庄线必要性的时候,产城院提供了周边的通道交通流量调查数据,来支撑论述铁路线建成后可以替代多少公路运输,以及在降低交通拥堵、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在对文昌大道跨凉水河桥(现“文博大桥”)进行改造时,相关调查也对双向六车道等桥梁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助力亦庄新城建设成为一座基本没有‘城市病’的城市,这是产城院自始至终的目标和愿景。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聚焦城市活力和民生需求,创新调查理念和方法,探寻出一条让市民群众更宜居,与自然更和谐,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发展之路。”该技术负责人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