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智慧参与的首都机场线定位项目年底投用
工作人员讲解“亦庄智慧”在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的应用。 企业/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被专家组评价为“成果突出且推广前景较好”,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图通”)是该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亦庄智慧”在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如何进行创新突破?推广后又将为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在回答做了哪些创新前,全图通副总经理沈志墙先引入一个场景思考:人们在地铁站、地下、建筑物内等非暴露空间时,往往发现手机信号弱或几乎没信号而很难使用导航服务,为什么?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容易受环境设施遮挡影响,导致在地铁站等非暴露空间难以接收、使用卫星信号,所以影响了人们的体验。而这个世界性难题也成为导航定位应用亟待拓展的领域。”沈志墙表示,在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全图通便主要聚焦地铁场景,解决了地铁线网统一时空基准缺失、地下非暴露空间定位手段缺失等痛点问题,构建了基于北斗时空体系的空间数字化平台,为地铁系统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准,并为运营企业和乘客提供高质量的地图服务和位置服务。
过程中,全图通基于北斗的统一时空基准体系,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超宽带定位系统融合,实现了多定位系统间的信息交互。随着该空间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地铁系统内实现了统一的时空基准,有效减少了各系统间的时间同步和坐标基准误差,同时还能实时显示定位目标在空间数字化三维电子地图上的最终位置。
尤其是,该项目在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进行了示范应用,全图通便是其主要技术服务方。
作为全国首条全场景化的“智慧地铁”示范线路,首都机场线定位项目已于2023年10月正式竣工。在地铁东直门站至T2站范围内,全图通将整个北斗的技术体系引入地铁内,使得各车站、区间段实现了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和空间位置信息功能。
应用基于北斗时空体系的空间数字化平台,为调度指挥中心、其他平台及乘客提供地图导览及导航服务,能为地铁公司提供非暴露空间内高精度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对地铁内工作人员来说,管理人员可以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精确查看施工人员或巡检人员的当前位置,并支持轨迹追踪和历史轨迹回放,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调度人员、安排工作,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有效调配物资,有助于显著提高车站管理的效率。
“根据计划,示范线路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不仅能为地铁公司提供位置服务,提升地铁运营企业运营管理、维修维护和应急抢险的工作效率,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空间数字化支撑;同时也能为乘客提供地铁站内位置及导航服务。”沈志墙表示,此次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是对全图通的肯定,也是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未来全图通将继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贡献更多“亦庄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