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郁: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
赵郁指导工人进行实训操作。刘娜/摄
开展技术、技能专项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创新理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是位于北京奔驰生产线旁的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部分主线任务。2009年成立至今,工作室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结合实际生产所遇难点及重点开展课题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确保产品顺利投产与产量快速爬坡。目前,该工作室已成为北京奔驰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培养本土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精益求精练就一身硬功夫
各种汽车零部件有序排列,几辆正在拆装的奔驰车惹人注目,身着蓝色制服的工人围着车辆忙着检查……上午10点半,走进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些场景映入眼帘。这里正进行一场维修技师的实务培训活动。一位身材挺拔、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看见有人遇到问题便上前指导,但大多时间,他只是认真地站在一旁看着大家一遍一遍地进行实操。他就是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北京奔驰首席技师赵郁。
1988年6月,赵郁高考落榜。当听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招工的消息时,赵郁报了名。拿到北京吉普公司录用通知时,赵郁暗下决心:要干就干出点儿名堂来。
刚进厂的赵郁被分配到了风挡玻璃安装工位。他一进厂就靠一项小发明一鸣惊人。“风挡玻璃安装过程中,玻璃容易损坏。”赵郁说,“玻璃碎了不扣钱,可活却白干了。”经过摸索观察,赵郁发现:胶条软硬度不合适导致的胶条随形不好是首要因素。于是,他和另一位同事配合,经过数百次摸索,终于找到了解题答案:在胶条最软的温度点迅速将其从热水中拿出,并在其降温的几秒钟内快速把胶条揉到玻璃上,再装到汽车前风挡的铁框里,创造了连续装1000块前挡风玻璃不破碎的纪录。
2005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在发展,赵郁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样在提升。当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后,更多同事认识到当“蓝领”是光荣的,也能出成就。随后,车间里掀起了一股争做知识型、创新型员工,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热潮。
北汽集团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赵郁的头衔越来越多。他立足于汽车装调岗位,在汽车综合检测与诊断、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方面练就一身硬功夫。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秉承这种“工匠精神”,赵郁成为企业一线技能人才领头人。从2001年至今,赵郁每年都有技术课题立项并取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直接应用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之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传承技术培养徒弟超200位
大量优秀人才涌现,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好。这一直是赵郁的愿望。2003年,赵郁开始带徒生涯,他把自己多年所学向徒弟们倾囊相授。“技艺需要传承。中国制造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我希望这其中有我和徒弟们的一份力量。”赵郁说。
赵郁在工作中,每次遇到故障或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都拿本子记录下来,他也要求徒弟们这样做。
“要检查底盘及底盘任何部分的磨损和故障……最后对螺栓进行复检。”实训现场,一名工人拿着螺丝刀进行底盘拆装,赵郁叮嘱其要注重工艺安全,更要注意自身安全。
“‘师傅’的责任是传承,除了技艺,还有工匠精神,让年轻一代既成才、也成人。”赵郁说,他向徒弟们教授的技术技能重点正从燃油汽车体系逐步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化。
“现在的‘师带徒’已经打破当初的固有模式,网络更发达,知识获取渠道更广泛,年轻人身上有更多更新的理念和开阔的思维方式。”赵郁虚心地向徒弟们学习,“比如外语、计算机,我也向他们学习。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广泛,谁说师傅就不能向徒弟学呢?”
2003年至今,赵郁已经有200多位徒弟。他们中,不少人晋升为高级技师、技师,很多成长为一线岗位技术骨干,有的还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倾我所能培养这些后备人才最主要的目的,我希望让一线蓝领员工看到:只要努力,他们也会获得好的职业发展。”赵郁说,他希望通过平时的培养培训,让更多的人脱颖而出,让不同年龄段的更多人才,成为奔驰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教具每年节约300万元
2009年,以赵郁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也为青年技工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2010年1月,赵郁创新工作室成为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委创建的首批10个“首都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2011年,被北京市人社局评为“首席技师工作室”。2012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赵郁工作室占地面积1800㎡,整体布局由实操培训区、生产线培训区、理论教学教室、办公区、图书室组成。工作室三大职能包括技能培训、技术攻关以及技改技革。赵郁依托工作室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支高技能的汽车专业人才团队,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由他自主设计制作的系列培训教具,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填补了国内高端汽车装配及维修工种技能培训教具的空白。
2023年,工作室提交创新项目9项,其中7项获得奖项,1项银奖、2项铜奖。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发,增强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解决了生产问题,推动公司三化转型。
目前,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汇聚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及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专长的管理人员。他们在赵郁带领下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名师带徒、技能培训等活动,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员工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近几年,工作室研制的“驾驶员气囊拆卸工具”“高压电池拆卸卡具”“奔驰电气、发动机、仪表系统仿真模拟演示平台”等一系列集汽车电气、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填补了国内同类教学项目的空白,其中有多项创新型汽车类培训教具已经申请专利。使用培训教具打破了传统的在生产线上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培训模式,实现线下实训教具模拟生产线上装配操作,使新员工培训时间缩短了5天。每年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培训材料费、课时费300多万元。
目前,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编辑的《新总装培训规划及培训框架设计》可以满足企业新员工理论与实际操作、老员工再教育培训、人才技能鉴定、技能比赛与评定、员工发展规划基础鉴定等多样化需求。
问起今后的规划,赵郁说,未来五年,他希望继续依托工作室,不断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并在新技术不断迭代、业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迎接新事物和新技术的变化,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技能技术水平。融媒体中心刘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