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0小学生“打卡”消防站学习安全知识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郑丽华)试穿消防装备、体验模拟仿真场景、观看科普视频……5月11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三年级16个班70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分批走进北京经开区消防救援支队瑞合路特勤站,“零距离”感受消防文化,“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当天,瑞合路特勤站负一层消防科普展馆、一层车库和三楼红门影院同步开放,每个点位均有7-10名消防员,负责讲解和安全保障,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分流安排依次参观。记者跟随16班的脚步,与孩子们一起体验了这趟学习之旅。
“这辆车叫斯堪尼亚,可以装5吨水和1吨泡沫用来灭火;这是防化洗消车,当我们执行任务接触有毒有害气体、液体之后,可以用它在事故现场临时搭建场地清洗身体……”在车库,小朋友们在消防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四种消防用车,认真聆听消防员讲解车辆的各种设备及用途,高高举起手臂发出提问,消防员一一耐心解答,并贴心为小朋友们试穿各类消防服装。“我穿的隔绝服可以隔绝电源,防止触电。”“这隔热服虽然有点重,但穿上后感觉非常安全,你们看像不像机器人。”最先试穿完成的张义杭、王奕浩分别向同学进行展示、介绍,引来小朋友们一众艳羡。
随后,小朋友们来到消防科普展馆,在消防员的指导下,进入家庭地震体验平台,学习地震时地面晃动、室内物品东倒西歪如何自救;进入火灾烟热逃生通道,身临其境,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在智慧安全体验馆,通过各种互动设备,体验触电的感觉,学习如何排查客厅、卫生间、厨房等场景安全隐患。最后,在红门影院,孩子们通过观看科普小视频,学习了炉灶、楼房、电影院、地铁、电动自行车等发生火灾后的灭火、自救、逃生注意事项。
记者观察到,其实孩子们非常聪明,体验环节并不害怕,但正是这种轻松愉快、安全的氛围,让消防自救知识被孩子更好地、潜移默化地吸收,一旦真实场景再现,这些知识便会帮助他们规避危险。面对记者的询问,杨京诚和同学争先恐后地分享学到的新知识:“我记住了电动自行车不能到屋里充电;我知道房子发生火灾不能跳窗户,跑不出去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119报警;我学会了灭火器步骤是提、拔、握、压……”
知风险才能避危险。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表示,消防救援支队将联合学校,持续依托瑞合路特勤站,将消防及应急安全知识和疏散求生、自救互救、应急技能等实操体验相结合,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将火灾逃生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切实提升自救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深远效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