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亦城”双减成果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学生们在习劳园观察种子生长。史明阳/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近日,北京经开区“学在亦城”双减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第三站走进了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围绕“让每个孩子都因‘亦’出彩”的展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经开区学校高水平因材施教、扩优提质的成效。本次活动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主办,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承办,亦庄新城各中小学书记、校长及老师们参与活动。
二年级绘“剧”童心,十分有“戏”课程、四年级人开食育课程、五年级“博物世界,遇见未来”博物馆系列课程……走进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小学部一楼大厅,学校用图文并茂、模型演示的方式,展示着各年级的特色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及“人开—高校—企业”贯通制科技课程群项目、学校“小牛顿奖”评选等丰富学习实践成果。
在第二个环节,学校的三名教师聚焦“课后服务”,围绕“高水平因材施教”作报告分享。“课程实施专业化、课业辅导精准化、习惯培养持续化,学校整合资源、强化保障,更好地发挥课后服务效能。”齐龙新老师以《多彩服务助力多元成长——人开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构的校本实践》为题,切实讲述人开课后服务的四个特点和四点成效。另外两位老师也分别以“落实培优补弱和作业答疑辅导”“高效作业设计让学子五育生花”为主题,进行了汇报交流。
随后,亦庄新城各中小学干部教师分成三组,在参观学校教室、科创基地、习劳园等区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实地感受学校在融合教育、答疑辅导,培养人文底蕴、科技创新方面对学生们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据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经开区就以此为契机,以校内为“双减”主战场,以课堂为“双减”主阵地,积极探索工作的新途径、实现更深层次的新突破,推动校内提质增效,“双减”成果一步步从量变到质变。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学在亦城”特色展示活动希望通过校际交流方式,以各校“双减”成果展示加强区域间、学校间学习互动,加深区域合作交流,提升学校育人质量。“2024年,经开区将聚焦亦庄新城教育发展现实,面向未来,发挥区域已有优势与特长,共同打造亦庄新城教育新高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