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打造“前店后厂”制造销售新模式
汽车刚从工厂下线,很快就能开到门店展示交付。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不止于“智造”,还是一个功能很全的集合体,集生产、研发、测试、销售、体验于一体,一边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店吸引人们体验交付,另一边几百米外的工厂产线运转不停,形成前边是店、后边有厂的“前店后厂”模式。
“前店”忙试驾交付
以往较偏远的地方,最近正因人们来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店提车和试驾变得热闹很多。
从小米汽车工厂北二门进入,沿着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店的指示牌来到访客停车场旁的接驳车站,坐上摆渡车,大约2分钟后就能看到工厂店的“庐山真面目”,大厅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和车的装饰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是小米汽车全国最大的门店,目前最全9种颜色的小米SU7都能在这儿看到……”跟随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店工作人员的介绍环视店面,在这个总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有海湾蓝、熔岩橙、霞光紫等各色SU7产品展示,还有技术展厅、交付中心和多功能区。
展厅里每辆车前总有人在咨询体验,预约试驾的人不仅有在附近生活或工作的,也有为了小米汽车工厂慕名前来打卡感受的。由于这里是小米汽车目前在北京唯一的交付中心,工厂店外总能看到新车交付的“现场直播”,“直接在工厂提车,感觉很棒。”有人笑称,尤其是看到停车场上停满即将运往各地交付的小米SU7,有种自己更快开上新车的感觉。
小米汽车试驾的火爆程度也传导到这家工厂店,8位试驾服务人员一天最多曾接待150余位赶来试驾的人。根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截至4月3日,小米SU7锁单量已超4万单。
“后厂”与产能赛跑
另一边,小米汽车工厂正针对现有订单与产能赛跑。
“目前的订单量大大超出我们上市前的预期。”小米汽车官方表示。热度有了,产能与质量如何跟上,成为小米汽车工厂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座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里,六大工艺为新能源车专属打造,有超过700个机器人直接服务于生产线,实现大压铸、冲压、车身连接、车身装配、涂装、总装等关键工艺的100%自动化,并由AI赋能高精度质检。其中,在工厂店看到的9种颜色的车,便是依托涂装车间的高柔性自动化产线实现快速涂装。为满足用户交付需求,在柔性化订单颜色排序+涂装车间快速换色系统支持下,只需40分钟就能切换一次颜色,减少25%订单交付时间。
尤其是,研发和测试也集合在这座工厂里。29个试验室距离生产线很近,有效缩短新车和新功能的开发周期;而总长2.5公里的整车测试验证跑道,涵盖18种测试路况,助力完成每一台车的动态开发验证,而后进行交付。
目前,小米汽车工厂正全力以赴提高产能,并充分动员供应链伙伴全力保供,稳定推进现有订单的尽快交付、未来订单的有序处理。在产能爬满后,小米汽车工厂每小时可生产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可以有一台新车下线。
协同促高效集群
“未来,小米汽车工厂将向公众开放参观。”小米汽车官方信息显示。
这种“前面有店、后面有厂”的模式,将进一步实现集约化生产、产销一体化高效部署。届时,人们既能买车,又能实地参观工厂,“零距离”见证整车生产过程,甚至有望体验车辆定制化服务。
对企业来说,“前店后厂”模式有利于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优化利润、快速补货;对消费者来说,由于购买汽车等大宗商品时相对谨慎,参观了解生产过程,不仅对质量有更直观的感受,也进一步增强科技自豪感和企业认同感。
再向纵深看,“前店后厂”模式还加速人才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小米汽车工厂目前有1000余名员工,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也在促进产业链集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配套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北京亦庄已经为小米汽车工厂的员工就近提供住宿资源,周边还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供应链有52家采用京津冀地区的供应商,也将优先考虑北京亦庄的区内企业来实现近地化配套和整体协同发展,带动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随着小米汽车加速跑向市场,北京亦庄也将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方向,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车联服务”融合发展产业生态。
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