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亦庄机遇”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紧抓机遇开新局、谋新篇。瞄准“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北京亦庄将如何乘势而上,向“新”而行?
聚链升级产业集聚迸发新动能
报告指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中国芯”“未来车”“创新药”“智能造”四大主导产业,为北京亦庄引聚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站在新起点,北京亦庄又将如何做优存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报告指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就在不久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十大行动”)发布,明确要实施聚链升级行动,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此,北京亦庄将从“一链一策”制定补链强链延链方案、“一链一单”编制招引项目清单、强化产业链要素供给、加大腰部企业支持力度、强化集群品牌建设等五方面具体推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不仅延链补链,也注重转型升级。根据报告,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北京亦庄向高端智造要新动能、向绿色低碳要可持续发展潜力,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去年还新增首家北京亿滋“灯塔工厂”。根据2022年度和2023年度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北京亦庄目前共拥有17个北京市智能工厂、21个北京市数字化车间,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此外,北京亦庄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36家,占北京市近1/3,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报告还指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共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60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达108家,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北京亦庄出台了促进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0条措施,围绕创新型企业从注册落地到上市融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以政策为“加速器”,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速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荡新潮
报告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北京亦庄紧紧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全面布局六大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亦庄又如何为“未来”塑格局,为发展添动力?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报告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指明了方向,北京亦庄更是在多个细分领域走在了前列。
发挥四大主导产业集聚优势,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孵化器育苗”的发展模式,北京亦庄完成涵盖六大未来产业20个细分领域的产业空间布局,拥有最领先的亦庄箭、最智能的网联车、最丰富的创新药、最完备的芯生态、最聪明的机器人、最可靠的信创链、最强大的算力网、最清晰的显示屏。
自2020年9月以来,北京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有28家测试车企、超过800辆车在开展测试验证与商业化探索,累计测试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已在北京亦庄落地智能网联乘用车、干线物流、无人清扫、无人配送、无人巡逻等应用场景,累计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1160万人次。
在商业航天领域,北京亦庄聚集了5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0%以上,当前正全力建设空天街区,打造中国商业航天聚集发展主阵地。在未来健康领域,加快培育基因技术龙头企业,2023年度共有4款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市首位。同时推动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亦庄落成,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将开展一体化关节、灵巧手、操作臂、大模型等重点任务研发。前瞻布局量子技术赛道,区内量子企业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离子阱量子计算第一代商业化原型机HYQ-A37,部分性能达世界领先水平;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并推出多款量子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金融的护航。报告明确,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近年来,北京亦庄设立每年10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1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升级基金”“科创基金”“人才基金”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在股权投资、专项担保、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服务。去年5月,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把首个项目投向区内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注入1.5亿元的“金融活水”,为企业持续创新注入了“强心针”。
乘“数”而上
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
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沿着报告指引的方向,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乘“数”而上,加“数”前行,发挥优势,以数字经济新引擎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报告指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2月最新发布的十大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标杆行动,紧抓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契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产业发展高地。对此,北京经开区将从开展数据制度创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全栈式服务平台、支持数据开发利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力,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
在强化政策引领的同时,数字产业也按下了发展“加速键”。报告指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瞄准新赛道,北京经开区夯实数字底座,以国家信创园为载体,集聚了全国90%以上信息技术头部企业,构筑了一条覆盖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超级计算、网络安全服务、应用软件等信创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底,《关于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发布,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技术领先、企业集聚、方案突出、服务完备的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100个信创应用场景,集聚400家信创企业,引培万名产业人才,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目标明,动力更足,这也有力助推北京经开区信创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为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报告提到,要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紧抓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契机,北京经开区正加快构建基础网络、智算中心、调度平台、可信空间、训练基地五位一体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目前,20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规模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可为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企业,提供灵活便捷、弹性安全的可信算力供给,打造新型数据要素流通“高速路”。
2024年,北京经开区会继续走在先行先试的前列,坚持创新驱动,强化要素保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李玉凤 李啸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