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高秋红:用活党建“一根针”穿起基层“千条线”

1.jpg

人物名片荣华街道上海沙龙社区党委书记

  不是只有专业舞者才能穿上踢踏舞鞋,跳出变化多姿、节奏感十足的精彩舞蹈,荣华街道上海沙龙社区党委书记高秋红,也有这样一双“踢踏舞鞋”。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面对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她以服务群众为节奏,不断调整自己的步调,用党建引领“一根针”巧穿治理“千条线”,织密基层“一张网”,舞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舞曲。

  创平台多元治理合力换来“锦旗墙”

  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锦旗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维度窥见一二。走进上海沙龙社区居委会,30多面烫金大字的锦旗挂满3面墙壁,而这些仅是最近两年来收到的点赞锦旗,更多锦旗被社工们爱惜地收进仓库保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锦旗里不仅有来自居民的,还有来自物业、商圈商户的。锦旗背后也记录着高秋红从一名社区工作“新人”到居民“主心骨”的成长。

  高秋红于2012年来到上海沙龙社区居委会工作,2015年成为社区党委书记和主任。社区“人数多、问题繁、需求急”,在居民印象里,她成了闲不住的人。居民微信群里,她总会及时发送涉及社区的大事小情信息;每年除夕夜,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社区禁燃禁放安全保障巡查的队伍中;前段时间暴雪天,她周末一大早就参加到社区扫雪铲冰服务中。多年的“操心”让她摸索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社区工作方法,即以党委为中心,联动党员志愿者、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共建党员平台,形成有效互动,建立社区治理新合力。

  社区共建共享的棋被盘活,基层治理“一呼百应”。由社区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组建起的蜜蜂行动队、红烛志愿队、智囊团等基层治理力量,广泛参与到环境美化、社区治理、节庆安全值守等社区建设中;企业“双报到”党支部、在职党员、共青团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周末大扫除、裸露绿地补种、垃圾分类值守等行动;物业成为社区议事协商的“固定嘉宾”,用心用情积极处理物业管理、噪音扰民、房屋漏水、环境治理、停车管理等诉求,做好快速响应,及时处理,将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体民情她为居民种下一棵“许愿树”

  一肩挑两担,高秋红坦言责任与压力并存,不过,社区工作虽繁琐多变,但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宗旨始终如一。奔着这一目标,她曾带领班子团队在社区为居民们种下一棵“许愿树”,成为社区和谐建设过程中的一段佳话。

  这棵“许愿树”出自上海沙龙社区2017年“党员圆梦沙龙心愿”党建项目,于同年社区中秋节活动中和居民们见面,通过彩色便签纸向居民们征集愿望。让居民们惊喜的是,大家起初只是抱着抒发美好期待的想法参与其中,没想到这棵树竟在第二年夏季真的开了花、结出果。原来,结合“许愿树”较为集中的诉求:在社区增设乘凉场所,高秋红带领团队精心筹划,经过实地走访、施工方案确定、周边住户意见询问,最终决定在社区20号楼后的水系旁为居民修建一处凉亭。凉亭刚建好投用,社区“老人聊天会”的成员董瑞麟、汪申、吕汝宾等人就迫不及待申请了一周两次的使用时间,点赞社区党组织为社区居民干实事:“凉亭傍水而建不仅凉爽,坐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喷泉,舒适惬意。”

  斗转星移,曾经的“许愿树”也在岁月中更新迭代,高秋红带领团队将征集模式从曾经的邀居民参与,“向前一步”变成社工“网格员”上门收集需求问卷,后续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群体对精神文化及周末暑期带娃需求,创建“沙龙·悦创意工坊”等多个“一社一品”项目,开展寓教于乐、传统文化浓厚的系列活动。通过为青少年开展国画和书法课程,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团结和培育社区建设力量等,以小家和谐带动社区和谐的良性循环。

  解民忧她是居民心里的“亲闺女”

  高秋红不仅是居民们的“勤务员”,还是很多老年居民心里的“亲闺女”。“有困难找‘小高’”是很多老年人无需商量的共识。

  九旬高龄老人万阿姨是高秋红结对帮扶的老年人之一。因老人孩子定居国外,2012年起,高秋红从社区老主任手中接过帮扶了5年的“接力棒”,承担起对老人的关怀照料。从日常生活排忧解难,到节日上门探望、嘘寒问暖,高秋红时刻记挂着老人。每天下班回家,她都会留心看一眼老人家的灯,确认老人生活是否如常,还曾和同事们一起上门为老人过生日,一过就是10多年。以真心换真情,万老母子常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表达对高秋红和居委会团队的感情,并将家里的备用钥匙交由她保管。

  老党员邢树强也是高秋红的帮扶对象,从在家中不慎摔伤时的及时救援送医治疗,到对接爱心企业帮忙安装厕所扶手架,从过年过节时的上门慰问,到特殊时期的上门送饭服务等,老人将多年来的一幕幕都记在心上,并亲笔写了一封封感谢信,夸赞她是“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的好干部”。

  不只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还带领团队对社区老年群体情况进行细致梳理、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开展精准化和动态化管理,并对高龄、空巢、独居老人进行重点关注,采取结对帮扶、社工包片等形式,定期联系询问老人的情况,提供生活关怀等暖心志愿服务,并建立亲属沟通机制,进一步了解老人的情况,多维度、多渠道确保老人的平安和健康。同时,创建“红色沙龙”党建项目,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设立“红色传承”“红色守望”“红色分享”“红色楼门”四个板块,相继为社区开设楼门党建宣传阵地、维修楼门坡道、换新入户单元门、更换楼门扶手等,每年为社区70周岁以上居民举办生日会,送上党的关怀和慰问,覆盖社区近500名老人。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