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医疗服务惠及民生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全方位深化合作,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惠及民生,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医生讨论患者病情.jpg

医生讨论患者病情。于晓玲/摄

学员借助模拟人进行实操练习.jpg

学员借助模拟人进行实操练习。陈悦/摄

  医术精湛

  “救心高速路”每年挽救300多例急性心梗患者生命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11月18日23点30分,一位老年人因突发心梗生命垂危,拨打120送医救治;11月19日22点多,一名37岁男性因胸痛1小时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前往医院就诊。两场生死时速上演,在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心内科团队快速为两人开通闭塞血管后转危为安,从挂号看诊到紧急救治总共不到一小时。这得益于该院心内科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的一条“救心高速路”绿色通道,使救治更及时、更规范。每年都有300多例急性心梗发病患者通过这条通道成功挽救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一旦发生,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危及生命。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成。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作为国内最早融心血管内外科临床医教研为一体的中心,集心血管内科、心外科和心脏重症监护等多学科优势于一体,可开展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主动脉疾病、心脏急危重症、肺血管疾病等各类常见及疑难的心血管疾病诊治。年门诊量超过10万例,手术量超过3000例,每年平均成功救治患者超过5000例,危急重症患者超过1000例。

  急性心梗救治方面,该院心内科于2000年开通胸痛24小时绿色通道,抢救小组由2名医师、1名护士、1名技师组成。目前共有5名医师,以两两组合方式,每周轮换,24小时备班,一旦急诊室或医联体医院接诊胸痛患者,医护立即以最快速度启动导管室,为患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其生命。2021年11月,该院主体全面迁至亦庄院区后,以北京经开区为圆点,以亦庄新城为服务半径,发挥区域医联体主体作用,与亦庄医院、旧宫医院、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州区第二医院等共计16家医院建立上下转诊、联动机制,使急性心梗救治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患者拨打120的那一刻起救治便已开始,120救护组会在送医院的途中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送至医院急诊通过心电图检查等判定为急性心梗后,患者就会直接从急诊抢救室被推进导管室,监护、消毒、铺巾、麻醉、穿刺、造影、进导丝、球囊、支架,一气呵成,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血管介入手术,疏通堵塞血管,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郭彩霞介绍,急性心梗病人的每次抢救都是一场与时间的生死搏斗,绿色通道搭建的目的就是为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依托这条通道,该院2022年共将340余例患者成功从“鬼门关”拉回来,“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会再次通过医联体将其转移至基层社区医院,进行后续长期随访或一些常见病的诊治,形成救治闭环。”

  对于心梗患者而言,赢得抢救时间就意味着挽救生命。这也是我国将每年11月20日确定为“心梗救治日”的原因。郭彩霞告诉记者,11月20日包含两重含义,第一个是发生胸痛要拨打120电话,第二个是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为120分钟。同时,她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已不仅仅是“老人病”,近年来患病年龄正日趋年轻化。

  对此,郭彩霞建议,年轻人要改变久坐、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的人群要注意日常指标监测,严格控制日常食盐、胆固醇、脂肪、总热量摄入量,积极预防。如遇有持续性胸闷痛,疼痛较剧烈,伴有冷汗出,或胃肠道疼痛、间歇性心律失常等不适,都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开通闭塞的冠脉血管,恢复心肌血供,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挽救生命。

  贴心服务

  “夸夸式”服务助患者身心双重治愈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学校有“夸夸式”教育,医院也有“夸夸式”治疗。近日,患者黄女士(化名)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大爱无疆”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于宏伟手中,感谢他的“夸夸式”服务帮助自己克服幽闭恐惧症,顺利完成手术前后的重要检查,身心得到双重治愈。

  患者黄女士患有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今年1月起因疾病发作疼痛难忍、坐立难安,辗转天津、广州各大三甲医院就医诊治,但对每次都绕不开的核磁共振检查而心生畏惧。“我是位抑都症患者,虽然已经基本治愈,但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从未消失过,核磁共振检查是我的噩梦。”黄女士在感谢信的开头这样写道。转机源于朋友的推荐。她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爱育华。得知她的情况后,该院协调影像科主管技师于宏伟给予她安慰并提出解决方案:“别害怕,咱们试试把十五分钟分段进行,每段分割到2-3分钟,把重要的两个放前面。一个个来,能做几段做几段.不舒服,咱们即刻叫停。我就在旁边屋时刻看着,你感觉不舒服踢下腿,我立马中止过来。”

  这些安慰和沟通让黄女士的心安定不少,后续她跟随指令一步步完成检查。令她感动的是,过程中,于宏伟不断询问她感觉如何,每做完一段又不断地夸她真棒,在不断的关怀与鼓励下,她顺利做完了全部检查。她在信中回忆说:“核磁床从‘仓’中退出的那刻,我坐在核磁床上哭了,我为自己战胜恐惧而高兴,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医生发自真心的关爱。”这次检查为黄女士随后的微创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术后复查做核磁前后对比时,她再次前往爱育华找到于宏伟。检查中,同样的分段,同样的不断询问,同样的不断鼓励与夸奖,她已经感受不到任何的不适。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写满一页纸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赞誉背后是该院对患者至上理念的坚持。患者王先生(化名)在外院就诊时需做核磁检查,但因排队时间过长,遂来到爱育华就诊检查,该院影像科医生急患者之所急,帮其做完检查后还加急为其解读报告,使王先生的病得到及时的诊疗。古稀老人张大爷前段时间到爱育华做检查,对该院留下了环境干净舒适、医护人员的服务周到的印象。原来,医生发现他是外地参保后,主动告知其异地医保就医操作流程,帮老人节省了六七百元。事后,老人专门致电该院点赞良好就医体验,并表示以后复查还会过来,还要当医院的义务“宣传人”,帮医院多宣传。

  专业培训

  企业

  职工急救培训“干货满满”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陈悦)生活工作中,遇到身边人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心跳暂停,除了拨打急救电话,还能做什么?常见的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要怎么做?近日,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亦庄港充分发挥为企服务平台作用,联合北京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实操”培训活动,吸引企业职工近80人参与。

  “先生,先生,你怎么了?”“我是急救员,大家快来帮我!”培训现场,来自红十字会的授课教师先通过PPT展示,围绕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应急救援场景,对基本救护常识、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方法、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动作要领和时间节点,带领全体参培人员对关键信息进行复述背诵。急救技能实操环节,学员们借助模拟人依次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使用等实操练习,来自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一对一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要领。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学到了专业救护知识,更是一场亲身经历的“生命教育课”。“经过今天的学习和真实体验,如果以后真正遇到此类情况,我一定会出手相助。”联通软件研究院公众研发事业部员工张晓彤认真地说道。

  做企业的“充电站”,守企业的“后花园”。下一步,亦庄港将持续开拓思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惠企活动,让“小活动”积攒“大能量”,逐渐汇聚起助企腾飞的磅礴之势。

  学术探索

  医院

  专家齐聚共商基层慢病防治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 通讯员 许彩娜)近日,亦庄医院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等医院的专家齐聚中信院区,就基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助推基层慢病综合防治能力提升,更好地为慢病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研讨会上,亦庄医院相关负责人首先就医院建设及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概述,随后,各位专家分别围绕《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优选》《药品集采专家共识下探讨血脂治疗》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科研的意义与路径》等专题做了详细的学术讲解。最后,与会人员就现阶段基层慢病的综合管理及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如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等问题展开了现场讨论,专家结合卫生健康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政策解读、经验成果分享,为医院下一步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共商基层慢病防治,共护辖区居民健康。此次交流研讨会的举办,让基层医护人员更加深刻了解基层慢病综合防治的管理与发展,夯实基层医疗队伍的基本功,进一步筑牢基层医疗网底,守护辖区居民健康。

  系列科普

  校园

  校企深度融合传承中医文化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公益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隆重举行。

  仪式上,北电科等多家区内外学校与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将传承之水浇灌在象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幼苗之上。随着党建共建协议的签署,“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间,北电科舞蹈队队员翩翩起舞,著名书法家张鸿林现场挥毫,学校古筝队现场演奏,中医药专家王金柱带来节气养生讲座,北京同仁堂集团文化传承中心专家、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主讲医生李智现场揭秘冬季养生智慧,令此次开幕式别具一格。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凝聚中医药文化精髓,发挥“志愿服务+党员先锋”的光与热,力促党建和企业发展、校园建设的同频共振,通过联动校企资源共同融合,搭建校园服务阵地,共创和谐发展的区域新形态,打造校企党建联建的新模式。下一步校企双方将在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社团建设、专业建设、健康大讲堂等方面开展活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熏陶,增加广大青年文化自信。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