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分级分类助老惠老 北京经开区3家社区养老驿站升级
居民在养老助餐点就餐。于晓玲/摄
不出小区就能吃上现成可口饭菜,常见生活服务一个电话就能搞定……随着天华园一里社区养老驿站为老服务升级,周边老年居民享受到更多生活便利。这背后是荣华街道在养老工作上的一次新探索,以辖区天华园一里、天华园二里、卡尔百丽3家社区养老驿站为载体,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分级分类助老惠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助老“小饭桌”开在居民楼门口
“大家早上好,这是今日菜单。”11月6日早上7点多,天华园一里养老驿站工作人员杜姐还没上班,就在驿站孝心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消息。自驿站9月底推出养老助餐服务后,这成为她工作日每天必做的事之一。驿站目前供应午餐,借着这份菜单,红烧肉、滑溜肉片、肉片炒蘑菇、肉炒花菜、烧茄子、素炒西葫芦的菜香,提前飘进社区居民家中。
天华园一里养老驿站位于听涛雅苑小区内,助老“小饭桌”的开设为周边老年居民就近就餐,特别是本小区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增添了便捷选项。记者从现场获悉,“小饭桌”采取餐饮配送方式供餐,助餐区可同时容纳10多人就餐,也可根据老人需求提供打包外带服务,餐盒免费。自服务推出以来,每周一至周五中午都会迎来不少就餐居民。
老年居民庄先生已是助老“小饭桌”的常客,中午11点一到,老人便掐点儿结束遛弯往回走,直奔驿站助餐区,选好两菜一汤一主食端上桌,一顿营养午餐便轻松解锁。餐品种类丰富、口感咸淡适中是老人多次光顾的原因:“这儿的炒菜每天都是四荤两素,天天不重样,口感软烂不油腻,饭量小还可以打半份,主食有馒头、米饭、玉米,汤免费,也是每天不重样,很适合老年人口味!”
同样吃不烦的“回头客”还有居民老唐,对于他和老伴儿而言,助老“小饭桌”的增设为老两口的生活“减了负”:“平常一日三餐都在家做,费事不说,关键是累心,每天都得为做啥饭发愁。如今小区里开了‘小灶’,我们老两口中午就不开火了,驿站就在我家斜对面,中午我带着饭盒出来跑个腿就行,省事又省心!”社区里像老唐老两口一样跑腿打饭的居民不少,60多岁的邢女士也是其中一位,每每走进驿站助餐区,老人总是笑意盈盈:“来吃饭的大多都是邻居,大家吃着家常饭菜,聊着家长里短,觉得特别好。而且这儿还可以刷养老助残卡享受就餐优惠,我和老伴儿20多元就能吃饱,挺实惠!”
惠老项目清单涵盖80余项服务
便利的不只是日常就餐,还有很多生活服务。
前段时间,荣华街道辖区老年居民郝女士因家里抽油烟机使用多时油垢缠身,打算为其做个深度清洁,但一连打了好几家清洗公司的电话都未能如愿。“要么是离得远过不来,要么就是价格太高。”这时,老人想到了常去的社区养老驿站,随即打去电话询问。没想到次日便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且服务质量令老人十分满意,“清洁得很干净,收费也比市场价便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居民刘先生的母亲因病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保姆的突然离开让他心急不已,关键时刻,社区养老驿站推荐的专业机构护工,及时接棒承担起为老人做饭、打鼻饲的日常照料。古稀老人梁女士每过一段时间需前往市里医院就诊开药,但近期子女因临时有事无法陪同,也是社区养老驿站及时提供的陪同助医服务解了燃眉之急……
老年群体生活烦心事的高效解决,得益于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的运转。据了解,以辖区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的三边服务需求为导向,荣华街道升级后的养老驿站为老服务体系,整合周边10多家生活服务机构、商家等服务主体资源嵌入助老服务队伍,依托辖区3家社区养老驿站和荣华街道民生服务融合实践基地发挥“中转站”作用,按需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记者看到,这份在养老驿站上墙展示的惠老项目清单共有三大类80余项为老服务事项。其中,基础服务包括健康指导、日常照料、文化娱乐、助餐服务;一刻钟便民服务包含助洁、家政、修锁配钥匙、手机充电、快递暂存等;延伸服务包括康复及失能护理服务、助医助行、老年旅游、法律服务等。
“所有服务采取分级分类惠老模式,按照活力老年人(60岁以上)、准基本养老服务对象(80岁以上高龄、残疾老人、特困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重度失能、特扶家庭老年人),为其提供多项基础和便民服务免费,收费项目最低8折优惠。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养老服务对象、9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各养老驿站还增设免收助餐、助洁、护理等上门费用的特色服务事项。”荣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是全社会的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居家、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文、娱、食相结合的‘养联体’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嵌入式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