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办一张证就能开业经营 北京4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下月完成

1.jpg

  近日召开的“全面升级市场准入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将在全市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并将于11月底前完成;全市超过180万户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已经超过1.3亿次,居全国首位。

  企业开办进入“1时代”

  企业开办是创业者进入市场的第一步,速度和便利度一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发力点。近年来,北京持续在营商环境优化上精耕细作。推行“合并办”,通过设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将工商、税务、公安等7个部门的企业名称预核准、营业执照申请、公章审批和刻制、申领发票、申请和办理“五险一金”登记、银行开户等7个审批环节合并为“一窗受理、一次申报、并联办理、一次领取”。

  推行“网上办”,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数字技术应用为牵引,建设了“全程网办、全域通办、跨省通办、移动可办、智慧秒办、免申即办”的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平台),精准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出生、茁壮成长。

  目前,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是全市企业登记注册业务的服务门户,自2019年建设以来多次迭代升级。通过搭建起的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北京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企业开办一个环节、一天即可全部办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量强势突破1.3亿次,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量稳居全国首位。

  推行“承诺办”,2020年全市范围内推广了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申请人承诺符合设立条件的,登记部门仅进行形式审查、即时通过,审批效率再提高60%,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营业执照申领。

  另外,北京针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开办,推出了多种便利举措。如:将个体工商户注册纳入7个部门联审综合窗口,享受办理营业执照并免费刻公章、领用发票、员工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站式服务;推出外籍人员网上开办企业渠道,6类外籍人员外资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减免企业首个银行开户手续费和网银工本费,每年可为企业减免3亿元。

  下月完成40个行业改革

  今年,市政务服务局聚焦降低经营主体准营门槛,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以“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实现“一证准营”,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所谓“一业一证”,就是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于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本市将在全市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并将于11月底前完成。改革涵盖超市、便利店、宾馆、餐饮店、连锁菜店、药店、健身房等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办事频率较高的行业。4月27日,全市首个改革行业餐饮店上线,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个行业“一业一证”上线。下一步,还将加快推进剩余12个“一业一证”改革行业上线,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企业可申请暂时休整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开办和经营上,退出机制是否便利对企业也同样重要。针对企业变更难、注销难问题,北京大力推进减材料,企业无需提交股东会决议、章程即可办理股东名称(姓名)、住所、经营范围变更,对无债权债务或已清理完毕债权债务等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也无需提供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即可办理注销。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0余万家企业通过“e窗通”平台“一站式”办理注销。

  2022年,北京还创新实施了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给企业暂时休整期。歇业期间,经营主体资格不受影响,企业名称、商标、专利等信息均可保留,不会因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同时,还可申请缓缴员工住房公积金或降低缴存比例,最大程度保证了企业经营连续性,为暂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开辟出一条合法合规的停业路径。目前,已惠及500家企业。

  专家表示,“一业一证”改革的核心在于“减”字。不仅要“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还要“减证照、减时限、减跑动”,以企业需求为根本,以“拿证即开业”为目标,推出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行业准营新模式,让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为更多企业发展添薪续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更多内需潜力,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