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上台阶 加速进入收获期 经开区药企搭建创新产品孵化中心
工作人员进行研发测试。融媒体中心许淑芳/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许淑芳)产品研发“进度条”拉满,新产品有望在今年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智飞绿竹)正在全力以赴赶生产。“我们研发中心在岗人员230人,到岗率100%。多个产品已完成临床,正在或即将开展新药申报。”智飞绿竹实验室负责人朱卫华说。
理化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2月1日,走进智飞绿竹研发中心,各个区域人员都在认真忙着手头工作。据朱卫华介绍,“研发中心现有多糖和结合疫苗平台、重组蛋白疫苗平台、病毒性疫苗平台、重组载体疫苗平台以及细菌性疫苗平台五大创新产品平台,可以完成多种疫苗研发项目。”智飞绿竹执行董事杜琳表示,“科技创新是研发中心最大特色,也是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
依托公司的五大创新产品研发平台,智飞绿竹目前有近20个项目正在同步开展中。其中进展最快的项目是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已经到了新药注册评审阶段,有望在今年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结合疫苗是该公司创新研发的国际上第一个可同时预防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感染的结合疫苗,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目前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进展顺利的情况下,预计将于2024-2025年上市,有望成为国际首创产品。”杜琳说。
据了解,智飞绿竹还有2个疫苗品种完成临床,准备申报新药注册;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品种已进展到Ⅲ期临床阶段;还有多项品种处于临床前研究以及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是国内第一个获得临床批件的产品,具有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有效性更强等特点,能够为小月龄婴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保护。”杜琳说。
在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自主研发的同时,智飞绿竹十分重视与高校、机构等的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储备创新人才。
“除了稳步推进产品研发,今年我们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基础研究。我们正在建设新的孵化中心,并规划在孵化中心搭建疫苗递送系统技术平台、新型疫苗抗原筛选及合成技术平台、结构与质量研究技术平台以及有效性评价技术平台,为更多创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并提高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据杜琳介绍,智飞绿竹孵化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近70人的人员储备,预计将于今年4月份完成设备、材料入场,下半年投入使用。
企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北京经开区的支持帮助,杜琳说:“近两年,公司在研发及生产方面受到了北京经开区诸多政策的支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奖励、产值增长奖励、研发投入增长奖励以及一次性生产防疫物资补贴、物流补贴、复工复产补助等,累计获得支持资金超1000万。”同时,北京经开区还贴心地将“服务包”送到公司,为公司辅导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并为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北京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