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亦庄头条 > 创新政策

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领跑全国

  成为首家通过实施方案的试点城市

  9月4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生态环境部会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在京组织召开的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实施方案》通过评审,经开区也因此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首家通过实施方案的试点城市。

  评审会上,经开区管委会和方案编制单位分别汇报了方案编制过程以及《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技术帮扶组单位的专家从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估。

  《实施方案》全面分析了经开区区域整体情况以及目前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并对试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类,确定了任务清单。按照《实施方案》,经开区“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包括:促进园区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经济新坐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创新危险废物管理机制,提升综合利用水平;践行绿色生活,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下一步,经开区将根据评审意见对《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发布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大力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各项工作,确保达到试点预期效果,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梳理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向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据了解,按照《实施方案》设定的目标,经开区将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经开区示范模式。到2025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初步实现园区趋零排放。

  120天研磨出来的“无废城市”指南

  9月4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在京召开评审会。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方案的顺利过审给我们4个多月的工作画上了一个阶段性圆满的句号。”经开区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姚静在评审会结束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也标志着4个多月研磨出的这个方案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今年4月29日,经开区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作为5个区域特例之一,经开区开始研磨“无废城市”建设指南,这份指南诞生的背后凝聚了经开区多个部门的心血。

  政企携手“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经开区环保局局长李英告诉记者,说白了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摸清楚经开区的“无废”家底,经开区环保局牵头在区内走访了150多家重点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超过500份,先后协调多部门举行了10余场次的项目对接会,同步推动成熟项目引进落地。“仅仅北京奔驰一个企业我们就对接了4、5次。”李英说。

  “我们执着的态度换来了企业的支持,在我们第三次对接的时候北京奔驰主动提出来要求细化单台车危废产量的指标。”李英告诉记者,“无废城市”是一个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

  实际上,经开区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2013年开始,经开区先后有60余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或自愿清洁生产,并支持区内企业北京鼎泰鹏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集危废收、运、分、贮为一体的试点企业。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经开区内新建及改扩建道路大规模铺筑了橡胶沥青路面,总里程超过100公里。经测算,五年来消耗废旧轮胎约26万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8.6万吨,成为亚洲首个大规模在城市道路推广运用橡胶沥青达百万平方米的区域。

  经开区也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单位,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2018年经开区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约为80%,危废综合利用率约为65%,年均周转贮存量约为2300吨,无历史堆存情况。

  “经开区前期这一系列的有益尝试为《实施方案》的顺利过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李英说。

  秉持三高理念编制方案

  经开区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规划方案编制理念。自从获批成为“无废城市”试点后,经开区迅速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委书记王少峰任组长。王少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编制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紧接着,经开区委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团队编制《实施方案》,并密切联系行业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李金惠教授是最合适的人选。”姚静告诉记者,他不仅是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每周和李老师都会有一次固定的对接,共同探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姚静说,前后对接了大概有20多次。

  除了听取专家建议,经开区环保局还先后赴深圳、上海、天津、南京、常州、莱芜等地进行10余次考察,重点就工业危险废弃物、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进行调研。“当时我们在深圳参观了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他们的垃圾分类办法简单可行,物业管理也很到位。”姚静回忆起那次深圳之行时仍显得有些激动,“回来后我第一时间就和专家进行了沟通,学习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

  此外,基于近两年经开区固体废物分类不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经开区先后举办了各部门参加的研讨、座谈会20余场次,并先后4次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同时,经开区环保局积极向市局汇报工作进展,得到了市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市局在政策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我们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工作,把‘无废城市’的座谈会基本上都安排在周末,每周六、日肯定有一天在开会。”姚静说。下一步,经开区将根据评审意见对《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发布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大力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各项工作,确保达到试点预期效果,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梳理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向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经开区示范模式。到2025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初步实现园区趋零排放。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