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亦庄头条 > 创新服务

绿色出行系统给“城市病”开出好药方

  提高道路空间整体质量

  “城里有些路没有自行车道,在汽车边上骑,感觉不安全。而在经开区骑行道上就完全不一样,隔离护栏将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隔开,各行其道,从心理上就让人很放心、很轻松。”这是骑行爱好者王琦对经开区道路的评价。在经开区,骑行爱好者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宽敞的专属骑行空间,还能够边骑行边赏景,这都要归功于经开区坚持科学规划完善内部路网,规划慢行系统,构建多层次动静态交通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骑行。然而,在不少地方,由于前期规划导致道路没有专属的骑行通道,骑行之路隐患重重。经开区在前期规划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的重点从“以车为本”转移到“以人为本”。在规划完善骑行道的同时,经开区将道路周边的环境同样纳入建设重点。“一条路开始修成四车道,三五年后可能会规划成六车道甚至八车道,这是可以预见的。这就需要在城市道路规划时将远期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地考虑到树木的栽种问题,否则三五年后刚刚长大的树就不会出现被迫让位的命运。”经开区规划分局的工作人员说道,荣华路虽然经历过一次次的拓建,行道树却未受其影响,十年树木也是一种长期规划的体现。

  当然,绿色出行系统并不仅仅是骑行道,在经开区的步行道路上行走,您根本不用担心巨大的配电箱把一条不宽的人行道占了一大半,经开区规划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开区从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建设时与市政市容、园林绿化、交通路政等部门协商,达成了综合、有效利用道路空间的共识。“体量较小的设施设置在行道树之间空间,包括信息亭、导引标识、信号灯杆及箱、交通标志杆、交通护栏、自行车架、候车亭、废物箱、路灯杆等。体量较大的设施则设置在路侧绿地,包括活动厕所、变电箱等。这样充分保证行人正常通行,从而提高道路空间整体质量。”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按照《北京城乡规划条例》明确的新城规划体系,从2005年开始,编制完成亦庄新城规划、亦庄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经开区60k㎡范围内的控规深化方案、地块控规和各专项规划,今年对亦庄新城规划再次修编,并且编制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实现规划全覆盖,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突出轨道交通的主体地位,打造多元慢行体系,其中规划慢行网络里程658km,近两年已完成自行车彩色沥青铺装70km。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经开区的调研比较,基本做到国内领先、对标国际。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