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奥晶典 一个工作室带来的产业链
提起博奥晶典,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在生物监测圈,它可是大名鼎鼎,尤其是其2012年成立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六年拿下专利89项,参与国家、市级课题11项,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撬动下,企业成了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国内外营销、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完整产业链。
2012年8月,博奥晶典成立了以“生物芯片技术”为主,“测序技术”为辅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并针对研究对象可形成一体化检测、诊断解决方案。成立以来,创新工作室研发出了如转基因成分检测试剂盒、中药鉴定试剂盒、晶典云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等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的产品共计21项。
不仅如此,在技术成果转化上也是效果显著。2017年2月,在创新工作室的推动下,公司研发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被列入第五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名单,这也预示着通过基因检测,可从源头上控制病因,从而减少新生儿各类残疾。
“轻度地贫患者一般与常人无异,无需治疗,中间型地贫患者轻则与常人无异,重则需要进行定期换血、切脾等治疗,而重度携带者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在出生后需要终生输血,多活不过青春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地贫的唯一方法,但几乎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型。根据地贫的遗传规律,地中海贫血症“可防难治”,如果重视婚检、孕检、产检这三关,可有效避免同型地贫基因结合造成的重型地贫患儿出生。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的问世,让25种突变的地贫基因检测只需4.5小时就能完成,并且该检测盒全面覆盖国内常见的地贫突变基因型。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对地贫基因携带人群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可逐步减少地贫出生缺陷,最终提高人口素质。
不仅如此,创新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展开自主研发的设备已初步定型并展开测试。“这在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农业、新药研发、食品安全、微生物研究、临床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说到这里,工作人员面露喜色。“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公司推出了几十种自主研发产品,并已获得CFDA证书。”
除了研发成果之外,博奥晶典创新工作室同样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工作室除了以传统“师带徒”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还采用“不拘一格,万众创新”的方式来开展创新攻关,为职工创新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基地和平台,“创”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七年的时间工作室从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10人,每一名“创新员工”都具备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从而形成了高素质的专业化研发团队。
对于未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外,将做出更多更实用的产品回馈社会,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