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

北京亦庄绿色新城成长记

微信图片_20190403172302-2.jpg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参与新一轮竞争的重大优势。开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为底色、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绿色发展

  万元GDP水耗仅为全市1/4

  地处北京东部发展带亦庄地区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1992年开始建设。开发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建设那天起,开发区就将绿色发展定为其战略,坚持了20多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和谐新城。”在北京亦庄的历史定位中,绿色发展、宜居环境占了一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亦庄人的生态梦想。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都与“绿”字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端、高效、高辐射、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理念,使亦庄的发展效益、质量居全国开发区最高水平之列,能耗水耗居全国开发区最低水平之列。

  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体现在开发区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区上。据介绍,2015-2017年三年间累计审批项目781个,均按照北京市及开发区制定的禁限目录执行,严禁污染和淘汰项目入区。

  设定“高门槛”才能引来“高精尖”。近年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为切入点,不断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产业聚集制造转变、由高起点的工业制造向创新性科技制造转变、由现代工业制造向绿色创造转变的三大转变,加快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健全、服务管理一流的工业经济发展与产城融合示范区。

  开发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开发区深化低碳城市绿色发展,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能源环境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引导和鼓励2000吨以上能耗单位开展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完成重点企业分布式光伏电站、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项目建设。

  在这里,一批重点项目正引领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据介绍,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共包含有106个项目,总投资46.1亿元;完成金风产业园能源互联网建设,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0%;完成开拓热力余热回收、京东方清洁生产项目,实现节能5000吨标煤;2016年实现无煤化基础上,又在北京市率先完成区域燃气锅炉低氮化改造;完成电子、印刷产业9项环保技改工程,挥发性有机物减排456吨……

  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已贯穿北京亦庄发展始终,高瞻远瞩的布局谋略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开发区区域单位土地投资、产出强度和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开发区前列,用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业用水支持了全市18.3%的工业总产值。人均劳产率42万元/人,是全市的2倍。万元GDP耗能0.136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14%,是全市的4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万元GDP水耗4立方米,是全市的1/4。

  生态建设

  凉水河开发区段44公里绿道将贯通

  要绿水也要蓝天,一系列“蓝天保卫行动”让开发区环境空气优良率持续提升。现有的南海子公园、文化园公园、凉水河公园让居民有了设在家门口的公园。各色各样的口袋公园、园区绿色空间让工作在这里的职工享受到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

  天气渐暖,开发区处处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近年来,开发区道路绿化成果进一步显现,除了种植草皮以外,还根据周边景色综合设计,种植月季、树木等植被,让绿地景观更有层次、色彩更加丰富、环境更加亮丽。一眼看去,整片绿化带绿草茵茵,草丛中一棵棵月季抽枝成长,大朵大朵玉兰花开在枝头摇曳生姿,周边企业职工工作之余,聚集此处散步、拍照。

  周围景观由微地形和绿植构成,中央是一整块平坦的绿地,外围铺设石板砖人行步道,几排休闲座椅傍花池而建,小憩和近距离赏花两不误,像这样的口袋公园目前开发区已经修建了4处,共上万平方米。让宜居生态之城的理念拓展延伸。

  北起五环路,南至荣昌西街桥,全长约5.1公里,绿化面积共113公顷的滨河森林公园为开发区内居民、企业员工提供了健步及骑行的绿色开放空间及优质的休闲场所。亦庄新城滨河公园二期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凉水河开发区段44公里绿道全贯通,使开发区环境改善更加明显、更加宜业宜居……

  近年来,开发区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认真践行绿色发展要求,加大生态建设与修复,强化生态要素水、气、土壤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们一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标准、模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开发区建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目前按照森林城市、海绵城市设计,推进景观绿化、绿地公园建设,已经建成大型公园绿地项目7个,占地面积1.8万亩,区域绿地覆盖率达32%。

  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开发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香春表示,“五年前工厂产量为每月9万片,全年用电量为8.7亿度,而去年我们月产量已达15万片,用电量反而降到7.9亿度”。用电量不增反降源于京东方8.5代线厂房光伏发电工程,在自身清洁生产的同时每年还能够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截至去年底,开发区民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筑面积已达207万平方米,正在或准备按照高星级标准建设的项目面积为203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领域已有26.4万平方米项目获得美国LEED标准认证。

  通过坚持绿化让城市更美丽、绿色发展让城市更清洁、坚持合理配套让城市更宜居的发展理念,开发区正被建设成为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未来蓝图

  出门见绿 500米见园 1公里见水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加可期,只有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坚实步伐,才能进一步巩固政治生态好、自然生态好、居住环境好的亦庄新城面貌。

  3月23日,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在生态环境建设相关工作专题研讨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森林、绿道、碧水、湿地、公园、农田、景观、文化8个维度推动亦庄新城绿色规划升级,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民生、经济、文化工作的综合体现。”王少峰在会上强调,“绿城八法”做好开发区绿色规划,是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擦亮绿色品牌,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月14日对外公布的《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突出科技创新、绿色高效经济效应带来的“绿色动力”。规划打造出“生态绿城 科技智城 活力乐城”三位一体的世界一流产业综合新城,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面向未来,宜居宜业的城市规划理念让开发区绿色发展更具张力和内涵。

  未来,开发区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规划形成“一带一廊,两主九副,水绿贯城”的生态结构。“为高效落实新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总体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生态空间,高品质开展城市环境建设,丰富生态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安全功能,彰显生态空间魅力,建成‘森林绕城、水绿贯城’的生态示范区。”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市政部门负责人杨海燕告诉记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在增加公园绿地的规模方面,规划要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优于全市总体规划水平。另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市民和企业使用绿色空间,规划范围内公园绿地300米覆盖率达90%,500米覆盖率达99%。

  另外,像企业文化园、博大公园、北神树公园等9个特色生态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景观品质,服务新城及周边居民与企业。以线串点,扩点成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景观绿地系统,打造“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的森林田园城市是未来城市蓝图。

  生态财富是最大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家园。溪流湖泊相连,花草铺地,绿树成荫,北京亦庄这一美景的舒适宜人已经最大限度满足了开发区居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向往。同时,现代宜居、绿色发展的亦庄新城也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持久的优势。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