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

产学研融合破成果转化“堵点”

微信图片_20190410140905-2.jpg

  “整个项目开展不到两年时间里,针对氮氧化物治理的催化剂生产线已经运转起来,第一套污染物处理设备已投用。”谈到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环保与暖通工程技术所副总经理任乐感触最深,公司和清华大学的合作为企业装上了发展新引擎。

  2016年,任乐在浏览国家发改委官网时,无意间看到号召产学研机构共建“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文件。这份文件让任乐动了心,于是立刻整理出一套京诚公司在污染物控制技术应用工程方面的成熟案例后就带着团队走进清华大学,拜访当时的项目牵头机构。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次拜访,中冶京诚不仅进入该项目中,还得到了清华大学的认可,在其引荐下又参与到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典型工业炉窑烟气资源化高效治理项目中,同时,双方还摸索出一套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

  其实,当任乐来到清华大学拜访时,清华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也正寻找建材、钢铁、电力、水泥、玻璃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共建团队。

  “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成果在推进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有工程经验的单位将科技成果集成、设计成设备或成套设施,在行业中进行试验验证完成才能实现应用。”任乐说,中冶京诚在开发区成立十多年来,实现了从单一的钢铁行业工程咨询、设计业务向矿山和工业工程、装备和材料制造、市政和公用设施、资源开发业务转型,业务领域延伸至矿山、机械、造纸、电力、建筑、市政、公路、公用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当清华大学团队看到中冶京诚在钢铁领域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便将其引入项目中。

  “实验数据显示,污染物吸附效果很好,为何在工厂中应用却不尽如人意?”在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开展中,高校、科研机构攻关污染治理新技术新材料取得成果并试应用后,监测治理结果却不理想。眼看项目进程要停滞,中冶京诚作为项目成员单位发挥了作用,凭借工程设计经验,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特性,进行了设备、设施及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交了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钢铁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按照这套解决方案施行,进展颇为顺利,整个项目开展不到两年时间里,针对氮氧化物治理的催化剂生产线已经运转起来,第一套污染物处理设备已投用。“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周期,推动了国家重点项目的进展。”清华大学团队相关负责人这样肯定中冶京诚的工作,随后在全国性的“2+26”城市重点污染治理整改行动中,清华大学团队又邀请中冶京诚参与,双方在并肩作战中取得了彼此信任。

  去年10月,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的“十三五”重大专项——典型工业炉窑烟气资源化高效治理项目课题启动,这一子项目主要进行氮氧化物高效脱硝,目标是把工业生产中排放烟气的氮氧化物含量处理到50mg/Nm3以下,远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100mg/Nm3。清华大学在其中承担一个子课题,其中系统流程模拟优化、设备设计的部分,清华大学邀请中冶京诚来承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华大学利用实验室平台研发新的催化剂成分以及吸附VOCs的技术,中冶京诚工程设计人员被吸纳到其中,研发工作的每一步,都充分交流探讨,结合后期应用的工程设计思路,调整研发计划。中冶京诚针对该项目专门成立了由工程设计精英组成的项目组,边为清华大学研发人员出谋划策,边了解研发进展及新技术特性,结合新技术设计新型反应器图纸。

  “清华大学新技术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设计的新型反应器图纸也日渐成型。”任乐说,新技术研发成功之时,就是我们新型反应器设计完成之日,将在最短时间内建设新型反应器,在两个试验现场进行新技术的验证、示范,让科技成果与行业应用设计同步进行,最短时间内实现成果转化,预计在2021年结题时,新型反应器可将工业炉窑烟气的氮氧化物实现超低排放。

  在节能降耗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出谋划策,在推动行业应用上,中冶京诚也有了新思路。“对于企业来说,参与这样的协同研发意义重大。”任乐说,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可提高中冶京诚技术水平及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能力,未来将把前沿技术引入到客户企业中去,推动新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进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