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 国内首台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
日前,从开发区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传来喜讯,公司研发的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试车成功,实现了我国民营航天企业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零的突破”。据了解,“天鹊”是继美国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之后,世界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这标志着开发区民营航天企业在追逐航天梦的征程中留下了辉煌一笔,展示了开发区创新力量。
20秒试车成功意味着什么
截至5月17日,“天鹊”发动机在一周时间内共进行了4次试车,最长试车时间为20秒,发动机起动关机平稳迅速,正常工作段参数稳定,发动机各项性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点火成功对于蓝箭来讲,标志着公司真正系统性掌握了液氧甲烷发动机从产品设计、研制、生产到总装测试的全部能力。对于国家来讲,意味着多了一台百吨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填补了在该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空白。”蓝箭航天董事长张昌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据了解,“天鹊”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无毒环保、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代表了航天主动力技术的发展方向。试车的成功,正式宣告中国民营企业首次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全部关键技术并具备了发动机研制所需的全部保障能力。
在对开发区民营航天企业比较关注的航天专家庞之浩看来,蓝箭航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重大突破,说明公司的技术体系非常扎实,“天鹊”是一款非常有前景的火箭发动机。
此款发动机地面型发动机海平面推力67吨,真空推力76吨;真空型发动机真空推力80吨。 蓝箭航天动力研发部总经理葛明和表示,该款发动机向下可以覆盖单一发动机的小型火箭,向上可以覆盖中型火箭、大型火箭,其商业价值大、研制难度适中,投入产出比高。
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天鹊”发动机要返厂进行分解检查,以更好地评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紧接着还将通过开展发动机的全程试车、长程试车、摇摆试车和可靠性鉴定试车工作,让发动机无故障累计试车时间超过15000秒,让发动机可靠性指标满足火箭总体的需求。
创新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天鹊”发动机于2017年启动相关研制工作,先后完成了燃气发生器试车、短喷管推力室试车、半系统试车等重大试验。成功验证了商业航天大推力发动机从设计、研发、制造、生产、装配、试验的完整流程。
去年7月,蓝箭航天对外公布了“80+10”的火箭动力系统技术路线,其中80吨发动机通用于火箭一级和二级,10吨级发动机通用于二级游机和三级。通过两型发动机的并联组合,覆盖了从小型、中型到大型的“朱雀”全系列火箭家族。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实现了蓝箭航天从10吨级到百吨级发动机研制能力的全面掌握和动力区间的全面覆盖。
研发之路走得快又稳,张昌武说是因为专注和全身心的投入。他说,蓝箭航天从2015年到现在,总的科研经费占到全行业的很大比例,这也是蓝箭航天的信心所在。他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科研成果、产品成果拿出来,而不仅仅是“活”下去。此次试车成功,不仅意味着蓝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是践行了蓝箭作为中国航天有力补充的定位。
据了解,蓝箭航天的技术团队全部来自于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但是蓝箭航天的创始团队、供应链团队和品牌团队等基本上来自于航天体系以外的专业机构,这种构成决定了蓝箭有足够的开放度。蓝箭也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去实践在航天领域新的探索,这本身也是一个全新的过程,这个探索的过程对于团队来讲也是有吸引力的。
“我觉得这些年蓝箭做了三件事。”张昌武为蓝箭航天作了一个小结,第一,通过在这个领域里的探索,摸出了一条中国民营火箭发展之路,不管是研制、配套还是业务链条等。蓝箭已经组织发射了一次“朱雀1”运载火箭,同时也拿到了发射许可,以及行业的全部准入资质,用现身说法告诉整个行业这条路是通的。第二,蓝箭航天制定了技术路线,前面固体火箭去“趟路”,后面走液体火箭发展的技术路线。第三,蓝箭航天通过填补领域内一个重大的技术空白,给未来的五年开了一个好头,在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领域取得的优势给蓝箭的下一个五年铺平了道路。
谈到合作,张昌武说,“因为目前我们在领域内是唯一一家具有这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全流程试车能力的公司,蓝箭未来也会积极地向社会去输出我们这种试验能力”。
不止是蓝箭,截至目前,开发区的民营航天企业共进行了多次火箭发射活动,实现了商业卫星在轨运行,在火箭发动机、机载计算机、核心部件、软件开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一条完整的民营航天产业链条日趋完整。初步形成民营航天产业集聚的开发区,具有独特优势,航天领域共存、共享的开放发展局面逐渐形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