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

从采埃孚环保改造看开发区减排路径

微信图片_20181128104607-2.jpg

  进入秋冬季以来,采埃孚传动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埃孚传动系统”)厂务安全经理卜宪军每天会在位于开发区泰河一街2号的自家厂区里到处转转,看看排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排放监控数据是否达标。他跟门卫说,看到环保部门的同志,要自觉打开门请他们进来。

  说起环保执法,卜宪军感叹:“以前最多罚票子,现在不敢侥幸了。”接着,卜宪军娓娓道来。采埃孚传动系统成立于2015年3月,致力于风能齿轮箱、轨道交通变速箱、非公路齿轮箱和传动装置、轮胎测试系统等产品和部件的生产。“公司成立时间短,目前还处于转型调整期,生产线改造、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一大摊子事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以致于我们忽视了对环保的管控,直到一张罚单送到我手上,才发现自己工作的一大疏漏。”

  “以前采埃孚传动系统的治污手段大多为末端治理,效率低但成本较高,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超标排放。后来开发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了我们的问题,并对我们的污染物治理设施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要求。”卜宪军说,经过专家现场指导,我们才知道不能指望仅靠末端治理来改变污染排放的现状,而应谋求清洁生产和治污技术一体化运行,即向绿色制造体系靠拢。

  找到症结后,思路顿然明朗,但下一个难题又摆在他们面前:一边是自身转型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边环保治理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采埃孚传动系统本来经济底子就相对单薄,钱从哪来?

  公司总经理宋罗凯紧急成立一个环保改造项目组,委任卜宪军为组长。连续几天的勘察、计算、制定、调整后,一份长达十几页的环保改造方案放到了宋罗凯的办公桌上。

  之后,宋罗凯几次往返德国总部都会带上这份报告。

  两个月后,采埃孚传动系统申请到了总部的环保资金。至此,一场将清洁生产和治污技术一体化运行的系列改造工程启动。

  2015年风能齿轮箱项目喷漆线改造,使用水性漆替代油性漆,VOC减排50%;2016年锅炉改造项目,投资90多万元更换成低氮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30毫克/立方米以下,低于排放限值62.5%;2017年引入低温蒸馏浓缩系统,系统处理效率为90%,每年削减工业废水500吨,处理费每年减少近300万元;2018年深度减排喷漆线改造项目,投资总额320万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我们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大概500多万元用于环保的改造升级,这笔钱数甚至大过了我们对主营生产项目的投入。”看着正在施工的喷漆线改造项目,卜宪军感慨道,“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会出现管理瑕疵,日常执法能帮助企业发现这些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绩效,从长远看是有益于企业良性发展的”。所以,现在卜宪军不光不排斥环保执法人员来企业,反而大门敞开欢迎他们常来,正好能免费咨询一些环保技术上的困惑。

  然而,更让卜宪军惊喜的是,开发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个改造项目后,还帮他们申报了“环保基金”,目前一笔50余万元的锅炉改造环保资金补贴已经到账。卜宪军指着办公桌对面的挂历上醒目的“Zero emissions”告诉记者:“‘零排放’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加强环境执法,并不是一味地处罚企业、关停企业,而是为了让企业转变观念,自觉守法。”开发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开发区环保局还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谈心式约谈”和“诫勉式约谈”的执法机制。对新入驻企业、存在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企业,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体谈心,告知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给他们敲敲警钟。对存在环境问题和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环保局直接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在行政处罚的同时告诫企业要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让企业对环境监管心存敬畏。正是通过这种逐级递进的严管措施,像一块块铁板,把违法企业想钻的漏洞堵得密不透风。

  在严格环境管理的同时,开发区在污染物治理减排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开展污染减排工程。自2014年开始,由环保局负责率先在全市设立环保专项扶持资金,制定并发布了资金管理办法和各年度申报指南。每年根据重点工作的需要明确环境保护支持项目和污染物减排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和奖励,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企业自主减排的积极性。专项资金实施四年以来,支持新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261个(其中大兴区支持项目144个)。支持资金2.38亿元(其中拨付大兴资金1.4亿元),共带动企业投资12.19亿元。改造燃煤锅炉2597蒸吨,压减燃煤34.99万吨。氮氧化物减排586.56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873.51吨,二氧化硫减排2772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644.44吨,氨氮减排298.4吨,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明显作用。

  不敢污,反射了环保部门的最严执法;不想污,则彰显了企业发展理念的蝶变。多年来,开发区环保局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企业污染物治理不断升级,形成了管理兼具解决环境问题的日常执法模式。实现了企业从达标排放不断向减量甚至零排放改变。在环境管理的高压态势下,这个拥有2万多家企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向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治理设施、达到国际排放标准的制造业基地迈进。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