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铃而动”——24小时全天候在岗的社区书记
“喂,是我,我是刘春艳,您说。”
对天华园三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春艳的家人来说,深夜响起的电话铃声、迅速爬起的身影、客厅里亮起的灯光好像已经成为这个小家最熟悉的“夜曲”。
从新冠疫情伊始,刘春艳早就习惯了让自己这样 保持“紧绷”的状态。无论是核酸检测、社区管控、突发情况,她一定要在现场;办公室里常备可替换的应季衣物、鞋袜、被褥,以备临时的彻夜奋战;手机几乎从未设置成震动模式,因为生怕错过一通来自居民或关于疫情的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一定要抱着手机睡觉确保随时能闻“铃”而动才能安心……
最近,一轮轮的核酸检测筛查,让本就忙碌的社区居委会更是忙得每个人都达到饱和状态。刘春艳介绍 “现在我们是两班倒,早上8点到下午2点一组人,中午不休息,下午2点到晚上8点再换一组人,下午班的人同时还要负责夜班的值守工作。相较于往常,居委会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了5个小时。”但刘春艳没说的是,其他工作人员是分组轮换休息,她自己却是全天候的值守。
△刘春艳(左)为“大白”消毒。
只要有核酸检测安排的上午,找刘春艳就去汉阳广场上的检测点。她一定会在6点准时出现在汉阳广场,和同事们一起布置检测场地。7点检测开始一直到中午检测结束,她一定在检测通道出口处的位置附近, 一边忙着给居民解答问题,一边时刻关注全场。“这个位置能看到所有的‘ 大白’和工作人员,他们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处理,我也能迅速补位。疫情形势下,难免有居民的情绪会比较焦虑和急躁,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第一时间注意到,马上到跟前调节,也能避免矛盾升级。”
△居民向刘春艳(左二)所在核酸检测点位送去感谢。
没有核酸检测的时候,找刘春艳就去天华园三里社区的居委会。在过去的11年里,居民们早就记住了这张熟悉的面孔。
2011年,30岁的刘春艳成为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在天华园三里度过了青春的10年,在这里成长为社区书记,也是在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她是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核酸检测点位点长,更是防疫工作应急联系人……肩上担子越来越重,而不变的是她扎根基层的那份初心。
△工作中的刘春艳(左二)。
“社区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实在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踏实感。社区工作的确琐碎辛苦,但也是在社区,让我知道了再苦再累的时候,‘抗一抗’ ,事儿会过去,人可能会经此得到提升。”刘春艳说起自己的队伍和辖区内的居民时,常用的词是“照顾”,照顾好每一位居民的需求,也要照顾好社区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社工张晶记得,今年2月底鹿鸣苑小区封控期间,刘春艳一直坚守岗位,甚至抽不出时间带着髋关节积液的孩子去看病。近期北京出现疫情后,刘春艳每天不但要处理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也默默地照顾着社区工作者的饮食起居,订饭、安排休息、做好防护,因为手机不停地接打工作相关的电话,一度都被联通认为是可能诈骗电话而限制呼出……
刘春艳和她的队伍也用汗水换来了居民们的认可和支持。那时候鹿鸣苑小区解封后,有一位居民特意来居委会问一共有多少人,因为她想给每一位工作人员送一包糖果,一个人都不能少。也有居民在给居委会的感谢信中写下这样话 :春艳真是春天的燕子,带着社区的大家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居民的家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