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街镇动态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想起一个名字--雷锋

  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北京经开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服务队

  以青春之我践行时代青年担当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jpg

△志愿者正在整理共享单车。资料图。

  亦庄国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队在2009年2月就已正式成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平台培养了企业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美化社区环境 安度幸福晚年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2.jpg

△天华园二里社区环保志愿服务队正在捡拾小区内的垃圾。天华园二里社区/供图。资料图。

  她们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平均年龄在70周岁以上,以治理社区环境为目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从2014年开始至今,8年间累计开展超过3200小时的志愿服务,身穿红色马甲的她们也早已成为社区中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为建设美好社区贡献青春光芒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3.jpg

△亦城茗苑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开展“认领小树”活动,引导孩子们爱护生命,保护环境。亦城茗苑社区/供图。

  亦城茗苑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社区居民及社区双报到党员共同组成,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12项志愿服务项目,涉及社区的卫生环境治理、慰老助残服务、儿童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付出和奉献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4.jpg

△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参加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观海苑社区/供图。

  观海苑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于2018年2月成立,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在职党员等人群构成,截至目前累计注册人数达226人,累计服务时长达27442小时。从治安执勤到环境整治,从疫情防控到垃圾分类,从文明引导到儿童科普,这些志愿者无惧酷暑严寒,也甘于披星戴月,守护着观海苑社区的春秋与冬夏。

  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5.jpg

△志愿者队伍中的年轻力量。服务队/供图。

  这支志愿者队伍名为“南海子志愿者服务队”,在南海子公园8.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地生根,8年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550名志愿者。为游客指路、讲解南海子公园情况、讲述南海子历史文化……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让公园的环境更宜人、游园者的心情更惬意,也让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得更加绚烂。

  志愿者已成为社区里流动的风景线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6.jpg

△文明劝导队员桶边值守。亦城景园社区/ 供图。资料图。

  从2020年春天开始,每到星期四的晚饭后,亦城景园社区的崔美英都会准时走出家门,在社区的垃圾集中清运点开始文明值守。无论寒来暑往,变化的只有崔美英身上志愿服的厚度。在亦城景园社区,像崔美英一样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亦城景园社区文明劝导队。

  志愿家庭

  志愿服务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最简单方式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7.jpg

△正在桶边值守的何瑞礼和程凤彩。何瑞礼/供图。资料图。

  66岁的何瑞礼和程凤彩退休后来到北京,和小女儿一家住在中芯花园社区。每到工作日,当孩子们去上班了,小外孙也去上幼儿园了,家里的老两口也齐刷刷穿上“蓝马甲”,出发前往社区的志愿服务岗位。他们说,人虽然退休了,但是思想一直没有退休。只要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一定尽其所能、义不容辞。

  在志愿服务中建设家乡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8.jpg

△正在社区阅览室整理图书的张晶。  张晶/供图。资料图。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9.jpg

△参加社区夜间巡逻志愿活动的董蓝博。张晶/供图。资料图。

  2018年1月,14岁的董蓝博因所在学校发出的志愿服务倡议而第一次穿上蓝马甲,从此“蓝马甲”和志愿精神从此以后正式在这个家庭中“常驻”。近四年时间,张晶、董蓝博以家庭为单位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00多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

  传递爱心已成为“家”的习惯

刘奕辰和西西一家的合影.jpg

△刘奕辰和西西一家的合影。受访者/供图。资料图。

  今年是刘俊宝、刘钰千、刘奕辰以“家”为单位从事志愿活动的第7个年头。多年以来,他们一家通过公益组织援助失学儿童,并定向帮扶身边的困难家庭,定期到敬老院、福利院、医院等组织和单位开展公益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同时积极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和家长,将爱心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志愿服务项目

  永不缺席的绿色袖标成为社区的美好风景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0.jpg

△桶边值守的志愿者们。亦城茗苑社区/供图。资料图。

  从2021年5月开始,亦城茗苑社区广泛组织社工、居民、在校学生、在职党员、物业人员等参加垃圾分类桶边值守志愿服务行动,截至目前参与人数累计达417人次。无论寒来暑往,都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

  家门口的童心课堂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1.jpg

△志愿者正在教授孩子们英语知识。通泰文园社区/供图。资料图。

  对于居住在北京经开区通泰文园社区的孩子们来说,家门口还有另外一处可以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童心课堂。通泰文园社区“成长乐章”志愿服务项目自201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通过推出近50场线上线下的活动,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奏响了一曲曲充满趣味、知识和快乐的“成长乐章”。

  志愿者协会

  志愿精神在校园开花结果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2.jpg

△“根与花”志愿者参加敬老活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供图。资料图。

  人开学校从建校之初起,就一直积极组织学校的少先队员们开展志愿活动,而这也是“根与花”志愿者协会的前身。志愿者协会的成立,让志愿者队伍建设更有体系,志愿活动的开展也更加广泛而深入,形成了多项常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抹名为“电科蓝”的温暖色彩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3.jpg

△电科院校青协服务全国“双高”建设推进会的志愿者合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供图。资料图。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隶属于校团委公益志愿部的校级组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电科蓝”。自2003年3月4日创建以来,这支永远年轻的志愿者队伍不但守护着校园的环境、保障校园大型活动,也多次为校外的大型会议、赛事提供志愿服务,“电科蓝”也早已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最重要的色彩。

  志愿服务行动

  让孩子们开心 让家长们放心 让社区更暖心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4.jpg

△一堂“童学会”小课堂结束后,小学员和讲师展示刚制作的电动滑翔机。观海苑社区/供图。资料图。

  2018年5月至今,观海苑“童学会”小课堂已开展近百场,服务了上千名社区儿童。社区党支部、服务站成立以来,就一直将服务亲子家庭作为重点,开展了很多亲子活动,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志愿社团

  您好,请叫我“志愿侠”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5.jpg

△“志愿侠”开展集体活动之后合影。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供图。资料图。

  距离“志愿侠”第一次出现在人开学校,已经过去了4年多。其实从建校之初,人开学校就一直在开展校级志愿服务。但正式以“侠”为名,是在2017年9月。在一番讨论过后,大家觉得“志愿侠”的名字最贴合人开志愿者们的气质。这也意味着,哪里有需要,人开的超级小英雄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志愿者以志愿服务践行党员初心

看得见的故事,说不尽的温暖,他们这样爱一座城16.jpg

△徐海涛在校园门口的斑马线,为志愿者讲解怎样引导学生安全通过。受访者/供图。资料图。

  从南海子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只有3名核心队员到如今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550人,从一开始只在南海子公园设岗建站,倡导文明游园到走出公园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和校园,7年多时间里,徐海涛永远是队里最勤奋的那个志愿者,也总是最忙碌的志愿者“大管家”。

  近年来,亦城志愿者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身边的场景中。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他们用始终如一的热情与责任诠释出亦城人的风采,创建着亦城人专属的志愿者图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