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新晋“顶流”接棒上岗!北京经开区这些无障碍设施让文明与爱更“容融”
近日,北京冬残奥村正式开村,我们的新晋“顶流”“雪容融”正式上岗。
为了迎接上岗的“雪容融”和即将到来的冬残奥会,咱们北京经开区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在北京经开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无障碍设施在细节处,透露着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在帮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同时更保障了冬残奥会的顺利进行。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带动了亦庄新城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自从有了电梯,我们到社区服务站办理业务也就方便很多了。”科创家园社区居民孔女士说。2021年,在北京经开区多部门的积极组织下,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精准对接反馈问题,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清单。在办实事过程中,北京经开区多部门也形成了每月跟踪机制,高效推进实事办理。
△新加装的无障碍客运电梯。资料图
“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为加快推进北京经开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各项工作,我们形成良好的协作和运行机制。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事实上,借助举办北京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经开区从2019年开始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按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实施方案》,北京经开区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专班,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了17项重点整治任务及各成员单位分工,每个项目做到有专人抓、专人管,形成了全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同时,建立了召开专题工作会,收集进展情况,沟通协调难点问题,有力推动无障碍工作进展。
科创家园安装电梯,只是北京经开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北京经开区26个普通居住小区已全部实现无障碍设施覆盖,为居民生活注入更多暖心人情味。
亮黄色的抓杆,醒目的蓝色无障碍标识,具有防滑功能的组合坡道……走进荣华街道金地格林小镇居民小区,居民单元楼内外随处可见无障碍设施元素。得益于这些设施,居民们出门不用担心被台阶绊倒了,上楼梯也不怕脚下偶尔站不稳了。
△公厕内的无障碍设施。资料图
“现在我就不怕了,一边是楼梯扶手,另一边是抓杆,抓着、扶着、倚着,这样心里就很有安全感。”金地格林小镇居民李阿姨说道。
荣华街道相关负责人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经过了深入调研,对老年人、残疾人特别是肢体残疾者的无障碍出行需求有了一个精准掌握,又通过设计、改造将这些需求真切落地,让住户生活在无障碍环境里,获得充分的幸福感。”
无障碍设施提升涉及电梯、坡道、语音提示系统和无障碍标识系统等多个内容。电梯内增加了无障碍扶手、语音报层装置、无障碍标识,活动广场地面进行坡化处理、设立无障碍坡道标识……这一系列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处处彰显亦庄的温度,让出行不便的残疾人甚至普通居民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利。亦城文园、亦城景园、亦城科创家园二期等小区顺利通过经开区首批无障碍设施提升试点检查验收,北京市无障碍专班办、住建委等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查核资料、听取汇报后,对北京经开区的无障碍设施给予了高度肯定。
△社区无障碍坡道。资料图
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
“通过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形成一套具有基准意义、系统性的无障碍标准,为日后持久、可持续利用留下宝贵财富。并以此持续提升北京经开区的无障碍建设水平。”
关爱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里见真章。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只是残疾人和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从无障碍设施专项提升行动中受益的还有年轻人和儿童。楼门口和电梯间无障碍设施的逐步完善、整治整改工作在小区内的积极推进,帮他们解决掉了这种苦恼。年轻宝妈张亚茹笑着告诉小亦:“现在不仅楼道里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方便孩子等电梯时扶着,楼门口的无障碍坡道也变得更平缓,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孩子跟着我上台阶、等电梯时都更有安全保障。”
△电梯间的亮黄色的抓杆。资料图
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日益完善,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扫除障碍,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靓丽名片。未来,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强化全方位无障碍服务保障,优化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提供畅行无碍的安居环境,让“首善有爱”温暖每一个人的内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