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街镇动态

看新城 无碍有爱 居民点赞 经开区普通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全覆盖

1.jpg

  借助无障碍坡道及扶手,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可自行出入。于晓玲/摄

2.jpg

  设在住宅楼电梯间的暖心扶手。于晓玲/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于晓玲)“政府践初心,为民办事真。台阶履平地,出入念党恩。”这是金地格林小镇居民张贵忠前段时间写下的一段为北京经开区点赞的顺口溜,其背后是北京经开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带来的惠民实效。记者近日从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获悉,今年以来,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北京经开区26个普通居住小区已全部实现无障碍设施覆盖,为居民生活注入更多暖心人情味。

  亮黄色的抓杆,醒目的蓝色无障碍标识,具有防滑功能的组合坡道……走进荣华街道金地格林小镇居民小区,居民单元楼内外随处可见无障碍设施元素。得益于这些设施,居民们出门不用担心被台阶绊倒了,上楼梯也不怕脚下偶尔站不稳了。“当时看着楼门口有工人施工,我还纳闷专程找了居委会、物业核实,这才知道是政府的惠民工程。很多邻居了解情况后也纷纷点赞,感动之余,我便拍照留念并写下了开头的四句顺口溜。”回忆起这些今年夏天悄然在小区里发生的变化,张贵忠津津乐道,“这些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为民服务方面用了心、用了情,这些设施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更暖了我们的心。”

  同样对经开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感受深刻的,还有家住梅园小区的居民迟宜芝。年过七旬加上腿部做过手术,迟宜芝平常上下楼时,比其他居民多了几分不便。由于担心摔倒给儿女添麻烦,迟宜芝平时尽量少出门,天气不好时更是一连好几天“蜗居”在家。“现在我就不怕了,一边是楼梯扶手,另一边是抓杆,抓着、扶着、倚着,这样心里就很有安全感。”聊起如今逐渐增加的外出次数,老人弯起的眼眉里写满欣慰。

  不只是残疾人和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从无障碍设施专项提升行动中受益的还有年轻人和儿童。位于经开区路东区的博兴街道亦城景园居民小区,育儿家庭占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回家路上,当年轻父母日常买菜、购物,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身边孩子的出行安全成为他们心头的担忧。楼门口和电梯间无障碍设施的逐步完善、整治整改工作在小区内的积极推进,帮他们解决掉了这种苦恼。年轻宝妈张亚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楼道里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方便孩子等电梯时扶着,楼门口的无障碍坡道也变得更平缓,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孩子跟着我上台阶、等电梯时都更有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经开区在大力推动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工作上还十分注重发挥试点带动作用,通过对博兴街道亦城景园、亦城文园和亦城科创家园(二期)3个居住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无障碍设施的整治整改,打造了一批无障碍精品示范居民小区。走进这几个小区,就会发现“首善有爱、环境无碍”的无障碍氛围更加浓厚。设置在住宅楼电梯间的暖心扶手和语音报层装置;在单元门和公共活动空间便民服务场所出入口“安家”的无障碍抓杆、坡道;楼梯间、公共活动空间道路足够的回转空间及智能照明系统等,切实解决了居住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无障碍设施“有”和“优”的问题,带给居民无处不在的便捷生活体验。

  这些只是北京经开区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惠及居民生活的缩影,除了居民生活区域,各社区居委会还设置了低位问询服务台,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社区办事便利,并备有轮椅、花镜、便民服务箱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根据前期无障碍设施点位摸排数据,组织荣华街道、博兴街道陆续推动居民小区390多个点位、700多个无障碍元素的改造、完善工作,持续提升小区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精细化,进一步消除居民生活区安全隐患,让安全与居民同行。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